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4117676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本部高二期末试题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

2、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

3、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

4、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智慧。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 (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B. 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才能够在21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C. 作者批评了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D. 完美

5、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B.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C. 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最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D. 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 ) A. 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适用的。B. 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C. 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D.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修鞋的女人吴小冰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

7、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

8、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不可开交。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

9、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的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的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了一遍,用手去拉扯了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了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

10、,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

11、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4. 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 修鞋的女人生活非常艰辛,但作者却说她是幸运

12、的,因为和其他农民工相比,她和丈夫都有事做,儿子在上重点大学,生活充满希望。B. 文章将修鞋的女人与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主要原因。C. 文章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D. 文章通过对修鞋女人外貌的描写,表现了修鞋的女人因操劳而苍老的形象,从而表现了她的生活不易,但她并没有为此叹气,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5. 文章对修鞋女人描写,看似很随意,其实很有技巧。试分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6. 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主题

13、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但作者还是保留了这一段文字。请你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

14、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选自明史 归有光传)【注】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刺刺:多言的样子。击断,即争执。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B.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C.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

15、实/重抑之也D.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B. 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C.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D. 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B. 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C. 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D. 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九岁能属文,弱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