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上传人:.*** 文档编号:184104939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治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治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建设法治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主要问题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乡(镇)一级尚能依托乡镇司法所完成建设和运行,但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滞后,作用发挥不足。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不足,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同时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律师参与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有时也只是为了完成基础任务,部分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力不足,不能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切实解决群众需求。二是依法治理工作水

2、平有待提升。个别单位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统筹推进不到位,主动创新意识不足,依法治理成效不明显。部门间缺少联系,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单兵作战”现象,缺少集成效益,缺少资源整合及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三是基层干部法律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现行法律一知半解,法律知识普遍缺乏,法治意识普遍淡薄,习惯于执行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以“实干”和“实效”为原则,一般不认真研究政策和法律,甚至偶尔存在不依法办事的情况,不能正确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是基层群众法治意识相对淡薄。一些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习惯于习惯,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

3、,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不足,遇事找法情况不乐观。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一般不通过法律途径,习惯于自行解决或者选择上访甚至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五是普法宣传尚未真正深入人心。普法宣传一般情况下难以适应群众对法律的多样需求,普法工作仍存在普法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宣传工作缺少深度、实效性不够强等问题,导致群众对普法活动的热情降低,关注停于表面。部分单位“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普法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某些普法宣传活动甚至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等问题。二、工作建议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与城乡基层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部门联系合作,建

4、设法治乡村,统筹推进基层示范创建,特别是在阵地建设上要统一谋划部署,避免多方设计造成资源浪费。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积极动员乡镇、村社持续深入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二是增强法治意识,带头学法守法。加强村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紧紧围绕当前农村工作实际,将法治教育培训与其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把依法办事作为基层干部履职的硬要求,切实提高村干部建设法治乡村的能力。持续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打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综合执法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三是优

5、化法律服务,树立维权意识。有效整合律师、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使群众可就近获取公共法律服务。培养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的律师到乡村担任法律顾问,推动“一村(社)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基层治理把好合法合规关。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把法律扶贫工作推向最基层,确保有需要的贫困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四是深化普法宣传,提升法治素养。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突出法治宣传重点和对象,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定期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加强新媒体普法力度,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常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深入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把农村普法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逐步培养对法治的尊崇信仰,让村民成为普法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