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浣溪沙》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84102860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浣溪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赛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浣溪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浣溪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浣溪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浣溪沙课时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通。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 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通。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的青春年华逝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感叹不已。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时光流逝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二、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2、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合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主要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赤壁赋等。2.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三、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2.课文注释。浣溪沙:词牌名。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萧萧:这里形容雨声子规:杜鹃鸟。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3.初读词,通词句。1) 注意读出节奏。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词意:游历蕲水清泉寺,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山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洁浄无泥。傍晚杜鹃鸟在细雨中啼叫。谁说人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不要因老去而悲収4.理词意,悟情感。1)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点拨: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浄无

4、泥,傍晚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2)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点拨: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可以再次年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年华逝去而叹息,表现了词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人生处于逆境之时,却仍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四、词句鉴赏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下阕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叫声带来的愁思中,而是振作起精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表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观五、本词主旨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借景抒怀,展现了自己不服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六、课后作业1.用笔描绘本词描写的画面。2.熟读并背诵这首词。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