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4101444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 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怀疑与学问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b) 大孺 停滞不前(zh) 学则须疑B.程颐(y) 懒惰 不打折扣(sh) 辨伪去忘C.步骤(zhu) 塾师 腐草为萤(yng) 启迪发明D.盲从(mng) 思索 大费脑筋(jng) 三黄五帝2.吉安市十校联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如果保持怀疑态度,经常质疑,那些虚假的传说就不攻自破了。B.王老师学识渊博,常常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说话极有吸引力。C.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僵化、衰落。D.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其发端往往都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

2、一项是 (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B.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辨别、怀疑、思索这三步,不能随便盲从或迷信。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

3、而败在优势上。A.B. C. D.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日岛,历来为莆田、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山上奇石层层叠叠,置身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底。面海观潮,视线所及,银帆轻飘,白鸥竞翔,。登高远望,你会滤尽尘嚣和烦恼,聆听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A.海天像一块无比巨大的幕布B.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C.海天一色,壮阔无边D.壮阔无比的油画像海天一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

4、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我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于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

5、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

6、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

7、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有删改)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心论点】7.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展开论证?【分论点】8.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9.读完文章,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读书收获。(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10. 你将参加班级举办的以“谈学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考下面的材料,写一则发言稿。(200字左右)材料一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材料二学问,既指一般的知识,以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也指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材料

8、三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祭祖。一进太庙,他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说:“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虽然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于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未曾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最终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参考答案18怀疑与学问1.解析 CA项,“譬”应读“p”,孺儒;B项,“折”应读“zh”,忘妄;D项,“筋”应读“jn”,黄皇。2.解析 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3.解析

9、D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心态”;B项,语序不当,“辨别、怀疑、思索”应为“怀疑、思索、辨别”;C项,否定不当,可将“不再”改为“再次”。4.解析 B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明确文段是议论性文段。这段话论述的是不要让优势变为劣势的观点。其次,明确第句为概括性句子,应为首句。由第句中的“因此”可以看出其为总结性语句,为结尾句。第句中“如”紧承第句,故第句应在第句前。故正确的排序应为。5.解析 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A项,把“海天”比作“巨大的幕布”,比喻不当;B项,运用比喻恰当,与语义相符;C项,“海天一色”与前面描写的“银帆轻飘,白鸥竞翔”等海上景色不一致;D项,主

10、语是“油画”,而语段写的是“海天”,不相符。6.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的标题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是一个陈述性的表达观点的句子,文章又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所以这就是中心论点。答案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7.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8.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9.解析

11、本题考查知识拓展迁移能力。解答要依据文中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同时要注意“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的要求。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示例:我喜欢读名著,感觉读名著就是与大师们进行一场场心灵对话。鲜活的人物、人间的百态、深邃的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情感,提升了我的品位。读书让我不断成长、成熟,有书为伴,真是人生幸事。10.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发言稿的能力。首先明确材料的意思。材料一是两条名言,意思是做学问要坚持、质疑、观察、研究等。材料二是对学问的阐释。材料三是两则名人故事,一写“问”,一写“学”。拟写时,可借鉴材料内容,注意开头要有称呼,符合字数要求。答案 示例: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学问,既要学也要问。学问,既指一般的知识,以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也指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阿伯拉尔说:“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祭祖。一进太庙,他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专心于读书学习,三年时间不曾走进花园观赏一眼,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所以说,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而且还要多问,这样就能学到知识,成为有学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