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4101245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 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 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假设B 实验C 观察D 做出结论3.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白色B 难溶于水C 可燃性D 易撕碎4.某学

2、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A 大于20mLB 小于20mLC 等于20mLD 无法判断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溶解性B 腐蚀性C 助燃性D 可燃性6.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B 风力发电C 光合作用D 牛奶变质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9.如图所示仪器

3、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AB BC CD D10.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11.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人的呼吸作用B 燃放烟花C 蜡烛燃烧D 电灯通电发光12.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 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 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 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 蜡烛中含有炭黑

4、13.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家庭烧煤取暖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 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14.对人呼出的气体进行研究的最好的方法是( )A 讨论B 实验C 调查D 上网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选项AB 选项BC 选项CD 选项D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17.下列是关于酒精的

5、文字叙述: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多种物质;易燃烧;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酒精在灯芯燃烧时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填序号,下同)(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5)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18.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4.5 mL蒸馏水,必须用到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2)吸取和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

6、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

7、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即可)。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A.空气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8、,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C.呼吸过程中氧气大部分被消耗,所以C正确。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正确。2.【答案】B【解析】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B。3.【答案】C【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纸的颜色、溶解性、易撕碎均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9、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4.【答案】B【解析】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会导致读数偏大,则实际液体体积应为小于所以答案应选B。5.【答案】A【解析】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6.【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0、A钢铁生锈中有铁锈产生,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牛奶放置时间长,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变质,所以是化学变化。7.【答案】D【解析】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应乳胶头朝上,以免药液腐蚀;取用完液体时,瓶口应用瓶塞盖紧;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应放回原瓶;试管用完洗净后应倒放,既可以沥干水分,又可以避免沾上灰尘。所以答案应选D。8.【答案】C【解析】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A说法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

11、B说法正确;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说法错误;蜡烛受热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说法正确。9.【答案】C【解析】坩锅可以直接加热,A、B项加热时要垫石棉网,D项不能加热。另外试管也可以直接加热。所以答案应选C。10.【答案】C【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综上所述,科学探究

1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A选项正确;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B选项正确;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C选项错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故D选项正确。11.【答案】D【解析】人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13、化学变化,故C错;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12.【答案】A【解析】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择A。13.【答案】D【解析】分析一种变化过程中存在哪些能量的变化形式,关键是分析该过程中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变化,本题要明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A家庭烧煤取暖,通过煤在氧气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潮汐能,是海水在潮涨潮落时水推动发电机发电,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干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4.【答案】B【解析】人们研究物质的最好的方法是实验。15.【答案】B【解析】往容器口塞橡胶塞时,不应把容器放在桌面,然后再塞进塞子,这样容易把容器压碎,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