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三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84099576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科学教案三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门】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教学准备: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乒乓球、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

2、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二、玩游戏提问题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

3、的答案,你会怎么做?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四、拓展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

4、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科学教案 篇2学习目标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一、导入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5、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二、探索和调查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3)每人单独完成气

6、垫汽车的实验(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三、回顾和解释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当堂检测科学教案 篇3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在自带玩具的时候,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其中有个孩子带来了不倒翁,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你争我抢,都想来玩这个玩具,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为什么这个娃娃怎么推它都不会倒下呢?孩子们争论了半天也找不到答案。于是,他们就好奇的跑过来问老师其中的原因。看到孩子询问的眼神,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

7、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1、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2、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过程设计:一、猜猜不倒翁二、玩玩不倒翁三、说说不倒翁四、学学不倒翁五、唱唱不倒翁延伸活动:画画不倒翁。资源设计:不倒翁玩偶、PPT、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突出重点。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素养有扎实的学科功底,知识面广,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猜猜不倒翁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小的宝盒,宝盒里有什么呢?”(幼儿讨论。)(有的猜水果、玩具、好吃的、书)2、师:“原来是许多

8、小小不倒翁,它可不是普通的玩具。”二、玩玩不倒翁1、“想不想玩玩这些可爱的不倒翁呢?”(幼儿:想)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玩了以后告诉我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不倒翁?”三人一组分组玩,(教师巡视并提问你是怎么玩的?)(有的幼儿玩时用手推,有的在转。)玩一会儿,请不倒翁回宝盒休息,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三、说说不倒翁1、“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叫它不倒翁?”(幼儿:怎么推它它都不倒,所以叫它不倒翁)。2、师:“为什么其它娃娃推它倒下去了就站不起来了,它为什么会站起来”?请幼儿仔细观察,摸摸它身体下面并请幼儿会回答(它的底是圆圆的。),掂掂它的重量,了解它不倒的原因。(它的下面是沉甸甸的。)教师小结

9、:哦,我们发现为什么不倒翁它不倒,因为它的底是圆圆的,而且它的重量是重重的,所以我们推它,虽然它摇摇晃晃,但是最后它还是会稳稳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四、学学不倒翁1、“这么可爱的不倒翁,怎么推也不倒。谁愿意来做做小小不倒翁呢?”请几位幼儿出来学做不倒翁老师推它。师:“看你们玩的真开心我也来学学不倒翁,你们来推我,2、“学过了小小不倒翁,我们一起来跳不倒翁操吧。”教师示范不倒翁操,幼儿跟着模仿做。提醒幼儿做时动作要到位,要扣腰。五、唱唱不倒翁1、“悄悄的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除了有不倒翁操还有不倒翁歌呢,听,不倒翁之歌开始了。”2、“这首歌真有趣,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回忆听

10、到的歌词内容。3、“你有没有听到歌曲里是怎么唱不倒翁的”?“什么叫胡子一大把”?“为什么它的样子很可爱象小孩”?(幼儿:胡子很多而且像老爷爷的胡子那样很长很长。)小结:虽然它的胡子一大把像老爷爷,但它的样子很可爱像小孩。4、“老师特地准备了一段不倒翁的小小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PPT)5、“不倒翁表演了这么棒的节目给我们看,我们一起来拍拍手谢谢它,不过不倒翁希望听到我们把整齐有节奏的掌声送给它。”6、“能不能够边拍手边念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7、“试试看,和不倒翁一起来唱歌吧。”刚才我们是边拍手边念儿歌的,现在你们能不能接受挑战边唱边做动作呢?(幼儿:能)8、师生一起边唱边做

11、动作。师:“太棒了!不倒翁爷爷夸你们长大了,我们下次再和不倒翁爷爷一起来表演好吗”?三、专家点评中班音乐活动不倒翁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目标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与这一年龄段艺术领域的具体要求相一致。通过目标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幼儿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就是说、唱这首歌并能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猜玩说唱学,充分运用了示范、讨论、讲解、表演等方法,并借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层层互动中推动孩子的理解,为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

12、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教师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会了歌词,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老师与孩子的交流、眼神、动作中都能让我们作为旁观者深受感染。整个活动全班孩子都积极参与,非常专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建议:在孩子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多为孩子提供自己尝试的机会,如改为两人一组,进行模仿扮演不倒翁。四、自我反思这个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的,孩子们对玩具不倒翁特别好奇,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满足他们的欲望。不倒翁这首歌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而且通过玩玩、唱唱、跳跳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

13、,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可取之处:第一,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孩子猜猜老师今天带来的玩具是什么?然后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学学不倒翁,做做不倒翁操,继续巩固、加深对不倒翁的认识。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借助了有趣的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动画片演唱,然后对孩子一次次的发出挑战,从拍打节奏到边拍节奏边念儿歌直到最后的边跳边唱,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符合幼儿认知。第二,结合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感受不倒翁诙谐幽默鲜明形象。该歌曲的

14、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了动画片,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语言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诙谐幽默,从而做到有表情的演唱,突破活动的难点。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为避免这一弊端,在活动中我借助玩具、游戏、动画片让孩子们在看看、玩玩、说说、唱唱、跳跳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总体来讲,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烈,整体活动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整个活动安排的“量”较多,以至于学学不倒翁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时间不够充分,使幼儿的兴趣没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活动中教师也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学学不倒翁时孩子们兴趣都很高,很踊跃,这时老师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一下,可让他们两两结队,互相推玩,这样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