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84099185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版本: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二、设计内容: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三、设计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2、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

3、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3)情感目标: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3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

4、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解决方法 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

5、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教学设计方案 篇2【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

6、可想而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

7、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

8、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2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

9、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四、写字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1都是由“横”组成的。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

10、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教学设计方案 篇3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我英语教学两年来的几点体会:(一)课前准备。1、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线路图,也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深入研究,精心思考,大胆整合教材,

11、广泛查阅占有相关资料,弄清课标要求及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根据学科和课型特点,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基本固定的“格式”,突出“问题设置”环节,使学习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设计好各环节时间,讨论交流次数,展示点评方式,师生互动形式等。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确立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目标及策略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自备。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说课,然后备课组成员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形成个性教案。其一般流程为:提前一周安排自备现场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说课组内讨论交流修改定稿形成个性化教案。3、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越充分,

12、课堂效果就越好。课前预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也可以在上课前10至15分钟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精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和疑点并做上标记。教师一定要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便于课堂重点解决突破。(二)课堂活动。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学习目标呈现情境问题设置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生生质疑对抗师生评价点拨知识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反馈。“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一要凸显合作学习的“模式”,二要突出“自学

13、、合作、展示”环节,三要体现互动“双边”特点。设计时现各环节的时间分布、策略方法、师生行为、问题预设、难点突破、包括前后环节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均要思考周全,写进“教学设计”中去。(三)课后复习。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课后任务也要纳入,主要包括课后整合梳理当堂知识,复习巩固所学旧知,布置预习下节新知。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导引,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师生实施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活

14、”起来、学生“动”起来、训练“实”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些适合我们和我们学生的,并努力去实践它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课前准备: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第一教时一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二整体感悟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三品味研究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