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84084655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意见(皖政20_4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发展思路20_-20_年,我市农业产业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注重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推进我市乳品、畜禽、蔬菜、水产、粮食等加工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二)总体目标从20_年开

2、始,在现有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上,全面提升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经过五年努力,到20_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为全市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具体目标:1.龙头企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明显提高,全市发展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2家,超5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2家,超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年加工值达65亿元以上。2.农产品原料配套基地。按照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农产品原料配套生产基

3、地。发展优质水稻60万亩、优质油料30万亩、无公害蔬菜8万亩、名特优水产品生态养殖24万亩、优质高产奶牛养殖1万多头、优质猪养殖35万头、家禽养殖20_万只。3.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_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国家和省名牌农产品发展到100个。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1000万美元以上,农产品进超市年销售额达25亿元以上。4.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之间建立紧密型关系。到20_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家以上,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有合同关系的达80%、按利润返还的达30%,使农

4、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主导产业与加工企业以乳品、畜禽、蔬菜、粮食、水产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整体提升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一)乳品加工到20_年,乳品加工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工作重点。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奶源基地;研究干酪、益生菌发酵产品、免疫活性肽等新型乳品加工技术,优化乳品产业结构;健全乳品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体系,提升乳品市场竞争力。加工企业。依托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开发低温、常温液态奶和冰淇淋等产品。(二)畜禽加工到20_年,畜禽产品加工年产

5、值达29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2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工作重点。大力发展机械化屠宰、冷藏;加强风干发酵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加肉制品加工产品,提高加工能力;建立完善肉制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工企业。依托马鞍山雨润公司、当涂雨润百瑞公司、安徽雪润公司、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贸易公司等企业,开发冰鲜禽肉、风干发酵肉制品、传统肉制品、休闲即食肉制品等产品。(三)蔬菜加工到20_年,蔬菜加工年产值达8.5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龙头企业1家,超亿元龙头企业2家。工作重点。扩

6、大蔬菜加工原料配套基地;加强对冻干蔬菜、果菜脆片、食用菌等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建立并推广蔬菜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开拓境外市场。加工企业。依托黄池食品公司、安康菌业公司、沁玖洲食品公司,开发冻干蔬菜、果菜脆片、腌制小菜和食用菌酱、小菜及休闲食品等产品。(四)粮食加工到20_年,粮食加工年产值达4.5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龙头企业1家,超5000万元龙头企业2家。工作重点。开发优质营养米、米糠综合利用、稻壳综合利用等项目;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加工企业。依托甜润米业公司、佳山粮油公司、清明米业公司等企业,开发优质营养米、米糠油等产品。(五

7、)水产品加工到20_年,水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家。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名特优水产品生态养殖;加强河蟹、青虾、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加工、冷藏、物流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建立水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扩大加工产品外贸出口。加工企业。依托当涂县贤进渔业公司,开发蟹黄蟹粉肉、青虾、鳜鱼等加工产品。(六)其他产业到20_年,造纸、棉纺、副食品、酿酒等产业加工实现年产值72亿元以上。三、主要措施(一)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的重中之重。坚持政策扶持与协调服务并举,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并重,积极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

8、借助外力挂靠一批,培育形成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结合,上中下游配套的龙头企业群体。对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对有望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行联系帮扶制度,给予“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促其尽快成为全省行业排头兵企业;对已达到或有望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提升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我市的资源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市建基地、搞加工。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合作,鼓励市外同行业企业以参股、控股或买断等方式,联合、兼并、重组市内企业。(二)扩大农产品加工

9、原料配套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求,选育加工专用品种,并建立加工专用原料基地,不断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求。鼓励加工企业直接参与加工专用原料生产,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形成安全可靠的加工原料来源。以我市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为依托,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与加工业配套的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畜禽、奶牛和水产品专用原料基地。(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强化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引导和支持产业化经营主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国际

10、接轨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切实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三品”认证,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等,提升品牌影响力。争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做大做强做响“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四)加大产业化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农产品加工,加快组织推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与龙头企业嫁接。支持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携手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鼓励和提倡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促进农科教、产

11、学研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或基地)农户”等多种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形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流转、“公司中介组织农民”的股份制合作组织等新型模式和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真正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六)强化项目支撑作用。积极抓好农业产业化加工项目建设,为完成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总体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_-20_年计划投资

12、5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大加工项目9个,总投资20.22亿元。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千方百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提前储备和及时更新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努力争取国家、省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三资”投入农业,促成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在我市开工建设,扩大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七)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加工项目。充分利用金融支农政策,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对龙头企业信贷资金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专业担保机构,为农产品

13、加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做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改革,对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综合利用、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开展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减少产业化经营风险。对新上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八)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服务作用,县区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高度,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紧抓不放。加强对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指导,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实行严格责任制,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加强督查。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职能,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做好服务和指导,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