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06806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i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2一、 考试介绍:1、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 2、考试题型:试卷中会设置四种类型的题。单项选择题:30 个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多项选择题:10 个,每题 2 分,共 20 分简答题:5 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论述题: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根据对最近三次试题的概括分析:3、题型分析:容易的占 30 分左右较容易的占 20 分左右较难的占 30 分左右难的占 20 分左右 二、复习计划:第一,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做题。以真题为主,以模拟题为辅。第三,

2、学会总结。三、各章考点:导 论本章重点是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在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间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两个时间-17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17 世纪中叶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19 世纪中叶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间。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的构成内容,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1、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人

3、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3第二,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第三,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3、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的构成内容,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掌握经济规律的特点及类型即可。1、 经济规律的三大特点。第一,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第三,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2、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第一

4、,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二,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一篇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本章重点是商品经济的概念、产生条件及特征;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对于商品经济的概念和产生条件这两个知识点,考试时易出选择题。对于商品经济的特征以及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则考试易出简答题。一、商品经济的概念、产生条件及特征1、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是以市场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经

5、济的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 第二,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4第三,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人们把以市场为主要手段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叫做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的长处主要表现在:(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引导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优胜劣汰,给

6、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的活力。 2、市场配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总量的失衡。 (2)市场规律的作用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长;(3)市场对于解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如果听任市场的自发作用,反而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外部经济带来害处。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首先掌握商品和商品生产的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其次掌握价值创造、价值量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7、一、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

8、他一切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值量不仅取决于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取决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

9、时间。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同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5一生产部门的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涉及的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消耗,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规模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涉及的是社会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总量,决定某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联系在于: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由第一种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10、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总量超过了社会需要量,其所包含的由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不可能完全得到实现。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着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四、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2、价值规律的作

11、用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坐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章 货币与信用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在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以及货币本质的基础上掌握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所具有的五种职能,以及货币的流通规律。了解信用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掌握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1、 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

12、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现为:1 只绵羊=2 把石斧 第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一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现为: 2 把石斧 40 千克小麦1 只绵羊 = 20 尺布1 克黄金一定量其他商品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6第三,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 2 把石斧=40 千克小麦= 20 尺布= 1 只绵羊1 克黄金=一定量其他商品=第四,货币形式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

13、和银)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为 :2 把石斧=40 千克小麦= 20 尺布= 1 克黄金1 克黄金=一定量其他商品=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第一,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

14、的或想象中的货币。 第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第三,贮藏手段。商品所有者卖出商品以后,不再进行购买,而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者是金银制品。第四,支付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让渡和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有时会分离开来,出现赊购、赊销的现象。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只是用来清偿债务,后来又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用来

15、支付地租、赋税、利息和工资等。第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作用,货币便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2、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串讲讲义7三、信用 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1、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

16、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债务人是职能资本,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信用关系。(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3)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3、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便形成企业信用。 5、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6、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