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4055735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一)(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一)一.选择题额济纳绿洲地处内蒙古西部,绿洲三面被戈壁环绕,戈壁地表存在沙砾质戈壁和富沙戈壁地表景观。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在绿洲外围分布有大面积的退化胡杨林、干涸河床、风蚀灌丛沙丘等;2000年至今,黑河分水的成功实施,有效缓解了额济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额济纳绿洲及附近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38.2mm,年蒸发量超过3600mm,沙尘暴和扬沙天气频发。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内部差异,使沙尘暴和扬沙天气频次差异较大。图1和图2分别为额济纳绿洲和其西侧马鬃山戈壁的沙生暴和扬沙天气频次、风速8m/s天数统计图。1.推测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额济纳绿洲大面

2、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体污染严重 B.沙砾质戈壁环绕 C.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D.过度樵采【解析】荒漠地区绿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额济纳绿洲外围退化的胡杨林、干涸河床、风蚀灌丛沙丘等景观表明,其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正确;水体污染和绿洲退化关系不大,A错误;绿洲附近一直被沙砾质戈壁环绕,B错误;退化的胡杨林及灌丛仍然存在,表明绿洲退化的主要原因不是过度樵采,D错误。答案C2.造成额济纳绿洲与马鬃山戈壁沙尘暴及扬沙天气频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风日数 B.大风强度 C.地表沉积物 D.锋面类型【解析】额济纳绿洲发生沙尘暴及扬沙天气的频次比马鬃山高,但风速8m/s的天数

3、比马鬃山要少,表明大风日数不是影响其差异的主导因素,A错误;大风强度主要影响沙尘暴及扬沙的强度,与沙尘暴及扬沙天气出现的频次关系不大,B错误;地表沙尘含量越高,沙尘暴及扬沙天气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与戈壁相比,该绿洲地表沉积物颗粒较小,易形成沙尘暴及扬沙天气,C正确;额济纳绿洲与马鬃山戈壁的沙尘暴及扬沙天气一般都是冷锋引起的,D错误。答案C3.额济纳及附近地区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主要发生的季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春季降水量 B.春季大风 C.夏季蒸发量 D.夏季大风【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沙尘暴及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春季大风天气发生频率最高,且大风是沙尘暴及扬沙天气发生的主要动力。答案B瓦恰公路位

4、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全部瓦恰公路超过600个弯道,全长75千米,平均海拔约4100米。从空中俯瞰,公路蜿蜒而下似一条黑龙盘绕在山间(如下图)。4.瓦恰公路弯道特别多的原因是A.高原平坦开阔 B.地形坡度较大 C.营造壮丽的风景 D.便于居民劳作【解析】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因而弯道较多。答案B5.图示瓦恰公路两侧地表大面积裸露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稀少,植物难以生长 B.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C.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解析】图示区域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植物难以生长,导致地表大面积裸露,A正确;光照强应该有利于植被生

5、长发育,B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人口稀少,开垦和放牧活动少,C错误;当地海拔高,坡度大,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D错误。答案A下面两图为北半球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差(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统计图。其中,图4表示多年平均情況,图5表示某年情况。6.从多年平均状况看,50N附近受冬季风的影响时间大致为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解析】图中数字表示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如果为“+”,说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陆地为高压,盛行冬季风,结合图4可知,50N气压为“+”约有8

6、个月,说明该地受冬季风的影响时间大致为8个月。答案D7.从多年平均状况看,40N风力最小的月份是 A.4月 B.5月 C.7月 D.11月【解析】陆地与海洋气压差为0时,气压梯度力最小,风力最小。从图4可知,40N附近每年4月、9月气压差为0。答案A8.图5所示年份,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冬季气温偏高 B.夏季风增强 C.南方降水增多 D.北方洪涝加剧【解析】与图4相比,图5冬季气压差增大,说明该年份冬季风增强,气温偏低;夏季气压差减小,说明该年份夏季风减弱,这会导致我国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出现南涝北旱现象。答案C图6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除山麓

7、遭受破坏外,其他地区较为完整。9.该山山麓典型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山地基带往往和当地自然带相吻合。由于山腰发育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且山麓上部发育有灌木,推测山麓典型自然植被不可能为针叶林,为常绿阔叶林的可能性不大;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不可能有常绿硬叶林;在我国东部地区,与图示相匹配的山地山麓最可能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A10.植被生长的数量取决于水热组合状况,在坡度相同的条件下,调查发现该山峰北坡的高山草甸比南坡同高度的长势好,其决定因素最可能是 A.积雪量 B.水分 C.热量 D.土壤【解析

8、】由题干可知,植被生长的数量取决于水热组合状况,该山峰北坡既是背风坡又是阴坡,蒸发量小,水分条件较好。答案B11.下列海拔中,该山峰水热组合最好的位置可能在A.1800米以上 B.1600米左右 C.1200米左右 D.800米左右【解析】森林对水热条件的要求高于草甸和灌木,该山地海拔1500-1800米出现了森林,证明水热条件好。答案B伯利兹蓝洞(图7)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水深超过120米,位于中美洲伯利兹东北部城市伯利兹城东面约100千米的海面上,其形状为几乎完美的圆形。据考证,世界大多数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石灰岩分布有关,一般产生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

9、海水涌入形成。12.与图示蓝洞形成时期相比,目前A.全球陆地面积较大 B.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C.全球气候更加寒冷 D.全球的水循环更为活跃【解析】蓝洞一般形成于冰川时期,温度较目前低,海平面较目前低,海洋面积较目前小,因此与蓝洞形成时期相比,目前全球陆地面积较小、阿尔卑斯山雪线较高、全球气候更加温暖、全球的水循环更为活跃。答案D13.利用伯利兹蓝洞,最适宜开展的活动是 A.垂钓 B.深潜 C.蹦极 D.游泳【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蓝洞距伯利兹城约100千米,且位于海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开展垂钓、游泳等一般性的活动;利用蓝洞的水深及其独特的景观可开展深潜活动;蹦极是在空中利用相关设备进行的极限运

10、动,不适合在此开展。答案B图8是我国部分区域2011-2018年人净流入统计图。14.2015-2018年流入人口数一直多于流出人口数的区域是A.东部和西部地区 B.东部和中部地区 C.中部和西部地区 D.中部和东北地区【解析】读图可知,2015-2018年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净流入值一直为正值,说明流入人口数一直多于流出人口数。答案A15.据图推测,下列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A.东部西部 B.西部中部 C.东北东部 D.西部东北【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近年来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人口净流入地区。因此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方

11、向是东北、中部流向东部和西部。答案C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江入岷江,属于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图9是不同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16.据图判断下列时间段,该流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最大的是A.2000-2007年 B.2007-2010年 C.2010-2014年 D.2014-2020年【解析】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越高,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越小。据图可知,2007年和2014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比2010年高,表明该流域在2007-2010年植被覆盖度受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影响而降低,故该流域在2007-2010年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12、概率最大。据图无法判断A、D两项所列时间段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情况。答案B17.该河流上游A.河谷横剖面多呈“U”形 B.水力资源贫乏 C.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D.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故水力资源丰富,B错误;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多呈“V”形,A错误;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堆积作用不显著,C错误、D正确。答案D18.若该流域实行梯级开发,则会A.使岷江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B.为南水北调中线提供更多的优质水源C.促进该流域城市化快速发展 D.限制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解析】进行流域梯级开发,可调节该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从而

13、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岷江水量的季节变化。该流域距南水北调中线最南端的丹江口水库较远,对南水北调中线影响不大。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关,实行梯级开发并不会促进该流域城市化快速发展。实行梯级开发,利用该流域的水能进行发电,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答案A埃及西水东调是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将尼罗河水调至干旱的西奈半岛北部阿里什河谷的一项工程。该工程可使苏伊士运河两岸新增耕地约38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图10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19.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可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埃及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位于尼罗河下

14、游,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水充沛,为其汛期,此时可调水量最大。答案B20.西水东调工程经过苏伊士运河时,从河底经隧洞立交穿过,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避免A.引发洪涝灾害 B.工程量过大 C. 尼罗河水被污染 D.降低运河航运价值【解析】西水东调工程在经过苏伊士运河时,从河底经隧洞立交穿过,主要是为了避免两种水体混合(苏伊士运河为海水),C正确;苏伊士运河沿岸以干旱气候为主,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不符合题意;从河底修建隧洞实施调水的工程量并不小,B不符合题意;水体混合会增加苏伊士运河水量,提高航运价值,D不符合题意。答案C21.通过调水工程形成的耕地 A.盐分含量小 B.有机质含量小 C.土

15、层深厚 D.土层孔隙较小【解析】调水工程沿线地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靠近沙漠,由此可推测沿线蒸发旺盛,新增耕地盐分含量大,A错误;同时调水工程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所形成的耕地有机质含量小,B正确;由于植被稀疏,生物作用弱,土层发育较薄,C错误;新形成耕地所处区域气候干旱,土层孔隙度较大,D错误。答案B图11为2010年7月28日(晴天)我国某市城区、郊区气温及热岛强度(即城市中心气温与同时间同高度郊区的气温差)的日变化曲线图。22.该市最可能为 A.昆明 B.南京 C.兰州 D.成都【解析】该市当日为晴天,最高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故该市的经度在东经120左右,最可能为南京。答案B23.该市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