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405573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测评卷(三)(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测评卷(三)一.选择题冕宁县(图1)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该地的马铃薯耐寒、耐旱、淀粉含量高,是当地政府扶贫致富重点开发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品质不一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1.当地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主要是因为A.品种独特,适应性强 B.气候干旱,晴天较多C.水质优良,灌溉便利 D.夜间低温,病虫害少【解析】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说明其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多干热河谷,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当地马铃薯是在此自然条件下逐渐形成的独特品种。答案B2.为提高当地马铃薯商品率,应该A.增施肥料,增加马铃薯单产 B.政府补贴,扩大种植面

2、积C.建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 D.科技下乡,培育马铃薯良种【解析】由材料可知,农产品品质是目前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D正确;增施肥料、政府补贴、建加工厂等均不能解决农产品品质不一的问题。答案D3.该地区的河流A.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B.落差大,水能易开发C.流速快,河流含沙量较小 D.河网密,航运价值较高【解析】该地区河流以降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同时夏季高温,冰川融水量大,因此水位高,季节变化大,A错误;该地山高谷深,河流流速快,水能开发难度大,不利于航运,B、D错误;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河

3、流含沙量小,C正确。答案C图2为我国沿海某省一地级市的地铁线路简图,该市的两条地铁线在2014年开通运营。4.地铁出口数量设置最多的站点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地铁站出口数量取决于该站的人口流动量。乙位于该城市两条地铁线的交会处,人口流动量较大,可能会设置多个出口。答案B5.J大学曾在2005年进行过一次大搬迁,新校区最可能搬迁至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解析】大学搬迁一般选址在土地后备资源充足,环境质量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甲靠近湖泊,远离市中心,满足上述条件,A对;乙位于两条地铁线交会处,最可能为市中心,多发展商业,B错;丙位于城市边缘,但靠

4、近火车站,人员流动频繁,环境较嘈杂,C错;丁距离市中心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D错。答案A6.目前,该城市住房均价最高的地区可能是A.机场西北部 B.地铁1号线北部 C.地铁1号线南部 D.地铁2号线东部【解析】机场西北部交通不便,易受噪声污染,房价应较低,A错;城市中环境质量优越、教育等资源配备完善的区域住房价格偏高,地铁1号线的南部环境质量优越,又结合上题J大学的新校区可能搬迁至此,因此该区域住房均价可能最高,C正确;地铁1号线北部、地铁2号线东部的居住环境均不如地铁1号线南部好,排除B、D。答案C我国某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图3为该区域森林植被在不同降雨等级(R)下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统

5、计图。7.该流域的自然带基带可能是A.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该区域有阔叶林分布,结合选项,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D8.总体上,树冠截留效果最好的是 A.高山矮林 B.铁杉林 C.毛竹林 D.阔叶林【解析】从图上看,降雨等级影响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高山矮林降雨量25mm时,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等于或略小于铁杉林,其他降雨等级中,高山矮林对雨水的截留率都是最高的。答案A9.该流域经历长时间强降雨后,可能出现A.树冠截留率大幅增加 B.流域内洪涝风险增加 C.雨水下渗量大幅增加 D.植被蒸腾量大幅增加【解析】受长时间强降雨的影响,树冠截

6、留率大幅降低,A错;雨水下渗量大幅减少,C错;植物蒸腾主要与气温有关,降水增多,蒸腾量不会大幅增加,D错;强降雨后期,地表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前期地表水下渗转化而成的地下径流共同补给,洪涝风险增加。答案B2000多年前埃拉托色尼认为地球的形状为球体,并因为“测量地球周长(地球任一经线圈周长)”被尊称为“地理学之父”。图4中甲点有一个深水井,乙点有一座方尖碑。埃拉托色尼在夏至日正午进行测量,然后运用泰勒斯证明的一个几何学定理,证明方尖碑与太阳光线的夹角恰好等于水井和方尖碑到地心连线的夹角。10.若已测算出,甲乙之间距离为m,则埃拉托色尼测得地球的周长为A.360m B.110360 C.360m D

7、.110360【解析】若已测算出角,甲乙之间距离为m,则m为纬度跨1的经线长,故地球的周长为360m。答案C11.某学者打算用直立的竹竿替代方尖碑,重做“测量地球周长”实验,这个试验可以在任何一条经线上取点完成 必须在北回归线上取点才能完成必须在夏至日的正午才能完成 可以任选晴好天气的正午完成A. B. C. D.【解析】“测量地球周长”实验,原则上只要保证在同一条经线上取南北两个点,所取的两个点的纬度差恰好等于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的差值,对、错;该实验只要保证实验当天两地正午天气晴好即可完成测算,错、对。答案D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图8为某区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图。

8、(1)判断A锋线处的锋面性质并说出判断理由。(8分)【解析】锋面的性质可以根据锋线两侧的气流方向进行判断,A西侧风向为西北风,东侧为偏南风,西北气流汇聚成冷气团,偏南气流汇聚成暖气团。A锋线位于L2气旋的西南方向,由于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旋转,故A锋线向东南方向移动,即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导致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答案】冷锋。(2分)来自西北方向的冷气流在低压附近汇聚成冷气团,(2分)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在低压附近汇聚成暖气团;(2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故为冷锋。(2分)(2)分析P点未来的天气变化过程。(8分)【解析】分析某地未来的天气变化过程,应该分析现在的天气特

9、点和未来的天气如何发展,主要从气温、风、雨、阴、晴等方面分析。【答案】目前暖锋已经过境,P点气温较高,天气晴朗,云层薄;(2分)随着冷锋来临,云层变厚,风力増强;(2分)接着出现暴雨、大风,气温明显下降;(2分)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逐步回升。(2分)(3)推测L2天气系统向东北入海后中心气压的变化及成因。(8分)【解析】L2气旋向东北入海后,由于有水汽的补充,上升气流增加,摩擦力减小,低压重新得以发展,低压越强,中心气压值越低。【答案】中心气压下降。(2分)海洋有充足的暖湿气流,低压中心附近气流辐合上升;(3分)海洋摩擦力小,气流上升増强,上升过程中释放热量,故而低压会再次加强,中心气压

10、下降。(3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长期保有竞争优势。日本近四成半导体产品出自“硅岛”九州。该地区半导体产业初期多采取纵向一体化模式,即企业内部完成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所有生产环节。现在,该地区在半导体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发生变化,成为精细生产、研究开发试制基地,作为“母工厂”为海外工厂提供技术指导和向高附加值的少量多样化订制及尖端产品生产转型,成功实现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材料二 图9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早期模式图,图10为九州地区位置及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示意图。 (1)说明九州地区半导体产业初期多采取纵向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

11、。(10分)【解析】结合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资金、技术、管理、生产等困难分析即可。【答案】发展初期,资金力量较薄弱,该模式可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基础薄弱,该模式采取了“引进赶超”的措施,利于学习先进经验,提供掌握核心技术的机会,利于培养产业工人;生产、管理经验欠缺,体制不完善,该模式能保证企业内部整体调控,确保生产环节顺畅,缩短生产时间;同时利于产品质量管控;该模式能带动地区相关产业集聚,扩大规模,増强影响力;无配套企业提供协作。(10分,5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指出2000年左右九州地区半导体产业集群的整体性特点。(6分)【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答案】特点:以研发机

12、构、大型主导企业为核心,相关中小基础企业集聚;(2分)企业间信息技术交流频繁,工业联系密切;(2分)企业间分工明确,专业化明显。(2分)(3)分析九州地区现采取“母工厂”技术指导海外工厂发展模式的原因。(6分)【解析】劳动力工资水平、地价等上涨、交通和土地等日益紧张,企业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等都会促进工业转移。【答案】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工资水平、地价等上涨;(2分)交通、土地等基础设施日益紧张;(2分)该模式利于提高核心技术,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等。(2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近年来我国梯田因农地边际化(耕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效应而大面积撂荒。

13、为了减轻梯田撂荒并发展旅游业,湖南省新化县每年安排财政补贴并从旅游公司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来进行梯田复耕(图1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新化县梯田旅游发展与梯田保护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梯田撂荒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有关。因此发展梯田旅游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减少农业劳动力外流,从而减少梯田撂荒现象,有利于梯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利于当地农业文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保留;同时梯田的保抑为景区提供了多样的旅游资源,给予游客不同的旅游体验,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答案】梯田旅游可以増加农业收入,减少农业劳动力流失(带动农业劳动者回归);(2分)减少

14、梯田撂荒;(2分)承载当地农业文化,使得旅游资源和形式多样化;(2分)梯田保护为景区提供旅游资源;(2分)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体验,丰富旅游内涵。(2分)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是全国淡水资源的重要发源地,以抚仙湖、泸沽湖、杞麓湖三个湖泊流域为代表,流域内农村地区约占57.22%,农业耕地面积占7.85%44%。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是环境治理保护的重难点。指出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方式,并提出具体治理措施。【解析】方式从农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分析即可。治理措施从建立重点示范区域、控制污染源、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农业创新意识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农业面源污染方式:化肥农药污染;牲畜、家禽粪便等养殖业污染;秸秆焚烧引起污染;塑料薄膜白色污染。(4分,两点即可)治理措施:选择重点污染防治区域,控制面源污染;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实施节水灌溉等技术;政府和企业支持,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研发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技术;鼓励农民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宣传,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6分,3点即可)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