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18405520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念选择题(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

2、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 B、 C、 D、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

3、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

4、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A.讲解接受式 B.

5、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22 20世纪90年代初

6、,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7、)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27、(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28、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

8、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33、()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

9、和研究对象;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38、()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

10、)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 B. C.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A 均衡性B 综合性C

11、 选择性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 信息化课程资源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

12、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

13、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A. 学生自由选择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 综合评价的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BC)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 B必要 C必需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 C变革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 B发展 C发扬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 B改变 C变化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 B基本 C必要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 B必要 C首要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58、在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