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184055185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D】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A调查法B临床法C个案法D测验法2【B】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个体性3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C】。A起伏现象B地板现象C高原现象D平静现象4【A】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

2、中的反映。A运动知觉B时间知觉C速度知觉D平衡知觉5【A】是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久记忆D长时记忆6【D】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于其不同的、不能反应本质内容的舍弃。A概括B分析w.Ko8.CcC比较D抽象7【C】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的状态。A催眠B白日梦C冥想D睡眠8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C】。A主导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动机D有意识动机9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和【D】。A社交能力B晶体能力C再造能力D特殊能力10我们一般认为女生细心、胆

3、小、娇气;男生则心粗、胆大、傲气。这是人际认知的【D】。A投射效应B光环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page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ACE】。A客观性B逻辑性C系统性D具体性E理论联系实际2大脑皮层有三条大脑沟裂,这些沟裂把半球分为【ABCD】。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E岛叶3学生理解知识的标志是【ABCD】。A知道“是什么”B知道“为什么”C能举例复述D融会贯通E触类旁通4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BCE】。A感觉B知觉C注意D

4、思维E意识5记忆的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是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ACD】。A感觉记忆B暂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E永久记忆6发散思维具有以下特征【BCE】A突然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敏捷性E独特性7注意的品质有【ABCD】。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E无意注意8以不同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可把情绪状态分为【ACD】。A心境B情操C激情D应激E美感9人格有【ABCDE】特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功能性E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0人际交往除了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ABCDE】。A对他人仪表的认知B对他人人格的认知C对他人表情的认知D

5、对人际关系的认知E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page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 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3_是指不断的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互补律、_、代替律。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分为_与视觉编码。6_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7 无意注意是没有_,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8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

6、不如意了。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体验到的冲突就是_。9_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的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10_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征,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征。填空题答案1.调查法2.脊髓3.变式4.间色律5.听觉编码6.归纳推理7.预定目的8.双重趋避式冲突9.气质10.投射效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记忆达到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其记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具体表现为:形象记忆量

7、随年龄而增加,在初中阶段为最高;抽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记忆总量达到高百分比;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初中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并有效地提高记忆成绩。2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不同点: 再造想象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创造想象具有创造性,构造出来的形象是崭新的。 再造想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已被他人创造出来的;创造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再造想象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比较大;创造想象在创造

8、性的活动中的作用较大。相同点: 都是根据已有的表象构造出新形象。 想象中的事物都是以前没有直接感知过的。联系: 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再造想象的发展。 创造想象中有再造想象的成分,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想象的成分。3简述常见的致隐药物。答:常见的致瘾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兴奋剂包括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MDMA和尼古丁。苯丙胺类是人工合成的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减肥和抗抑郁治疗;可卡因是一种强烈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可以使人产生警觉、欣快、安宁、有力量、精力充沛和愉悦的感觉;MDM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致幻剂;咖啡因是最常被使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尼古丁

9、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烟草的天然兴奋剂。抑制剂主要有巴比妥酸盐、GHB、安定药和酒精。巴比妥酸盐是抑制脑活动的镇静类药物;GHB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使机体放松和镇定;安定药能缓解焦虑和紧张;酒精又称乙醇。致幻剂是能够歪曲知觉并且在没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生动形象的精神性药物。有一些是天然物质,如轻度致幻剂大麻,另外一些是人工合成的,像LSD和MDMA。4简述情绪与认知、情感。答: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自我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情绪不同于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则是对

10、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反映;认知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则是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认知过程的发生和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而情绪的发生、改变具有不随意性。情绪和认知又是有联系的。一方面,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绪也影响认知过程。情感不同于情绪。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情绪,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所独有的。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情绪有较多的外显性和激动性,情感则有较多的内隐性和深刻性。page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是

11、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教师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一言一行是学生学习榜样,在学生人格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如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人格施加有意识的影响。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德育的渗透。政治课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历史课上,可以通过中国近代史

12、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语文课上,可以借助一些优美的课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二、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奖惩,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积累情感经验。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认清实际,了解自身的优势,让学生把精神放回到学习上来。“学做人”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终极答案的教育课题,每一代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完善它,丰富它。三、开放师生关系,营造人格教育的氛围。人格化最基本是得到别人的尊重,承认学生的人格是老师平等的,是进行人格教育的基本要求。开放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帮助、赏析学生。从不说“不准!”“不能!”“跟着我做!”,而是“你准行!

13、“你会的!” 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身体力行,优化人格教育环境。四、 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培养,是需要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所以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苏霍姆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倡导良好的班风,对班内每一个同学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陶冶人格。五、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依托,学生的人格不能单靠空洞、乏味的说教形成,更重要的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矫正不良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人格。合理组织自由竞争活动,培养勇为人先的精神。有竞争,才有进步六、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后天影响,学生之间在个体、品质、学习等方面存在差异。注意

14、全面了解学生,分类建立档案。对个别人格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密切追踪其发展,记录要况,发掘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2论述如何对学生“网虫”进行品德教育与渗透一、开设校园网吧,加强设防。建议学校独立设立网吧,严格做好把关工作,把“那些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利地吸引本校学生集中在校内特定网吧,避免学生在校外各种不明情况的网吧上网所会遭遇的不良影响。二、开辟独特的班级网页专栏。学校网页上有关学校的新闻信息、图片展览等内容丰富多彩。积极提倡创办班级的网络专页,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行动起来,提出网页设计方案。吸引那些专注于网上聊天、打网络游戏的学生,不再迷恋于此,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本班网页的制作之上,对班上好人好事,学习新风、新貌等等纷纷进行写稿、排版,穿插照片、图案。如此一来,又新又好的网络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网络生活空间,而有特色的媒体内容,则为本班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三、品德教育课上网。积极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两课”教育、人生修养、社会道德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改变以往品德教育的呆板、硬灌输的旧模式,开发品德教育的网络媒体手段与模式,以增强品德教育的及时性、实效性。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