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184052540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 - 教法学法 关于如何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论文何红东茂名市第八小学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珍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缺乏,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

2、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方案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精心组织,培养兴趣诵读经典,只读不须理解,可以与老师齐读、与家长比赛读,也可以边读边拍手、在游戏中背,在玩中背,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诵读。还可以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我制定经典诵读的实验工作方案,精心组织每次“读经活动,循序渐进地安排“读经内容。先从兴趣入手,以身作那么,我还大胆地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诵读,学生看了我的示范

3、都跃跃欲试,他们对“读经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活用教法,鼓励诵读1、采用“六字教学法。即“小朋友,跟我念。2、 熟读成诵。让学生每天抽15-20分钟诵读。如早读利用五分钟,每逢星期二“第二课堂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同桌对读,集体读,表演读等,还重视学生的诵读活动的评价。在午间安排5-10分钟自由读,在家睡前五分钟与家长读。并指导琅琅地诵读,在读中得到情感熏陶,学生读多了,自然就会背了。3、 和着节拍读。“快板、“拍手是学生在读中最有兴趣的一种游戏活动。利用“快板激发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经典的节奏和重音,而且通过温故知新地读,有感情地背,这样提高了

4、学生“读经质量。对诵读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使他们背得轻松,背得愉快,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设立“我会诵读经典角,每周看谁背得最多、最好,就奖给一个星星贴上去,并写上和日期。教室周围还张贴经典名句,让教室处处有经典。在开展活动中,利用自制的“快板,开展“我与经典同行的实践活动。通过比赛形式,奖诵读小能手,鼓励学生在读中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这样注意力比拟集中,记忆力会增强,整体学习能力会有较大提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诵读空间,不仅在课堂上读,在课间背,也可以在家里背,与伙伴交流背。除此之外,还利用不同的游戏“击鼓传花、“抽卡片等学生喜爱的游戏,让学生边玩边背

5、,乐中背,使诵读活动增添乐趣。自从开展中华诵读经典活动以来,我深深觉得学生的习惯养成和朗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例如:中的李伟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说话不流畅,朗读能力较差。通过经典诵读,他不但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较快,而且行为表现也有极大的转变。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触动学生情感的弦,同时也在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原来注入经典诵读竟会有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经典里的名句来进行教育。如:“借人物,及时还,用人物,须时求,倘不问,即为偷等,使行为差的学生受到教育。在教育学习懒散的学生时,运用“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和“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不坐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文明礼仪修养也得到较大帮助。并且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根底,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到达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