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184052193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学教学课堂启发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 教法学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那么不复也。可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早已有之。孔子之后,?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开展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它主张对同学要诱导学习,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勉励同学发奋学习,不要硬压他们学习,要开拓他们的思想,不要替代他们作出结论。这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精辟见解。今天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同学主动性的统一,正是启发式教学的表达。 从教学的过程看,启发式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启在教师,“发在同学。教师的“启是同学“发的前提,同学的“发是教师“启的结果,两者相辅相

2、成。作为教师,主要是启发诱导同学进行独立的考虑活动,使其从已有的知识、资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那么、规那么、道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运用启发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掘同学的智力资源,培养同学的创造精神。 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设疑。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那么大悟,小疑那么小悟,不疑那么不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历代学者研究学问,都很重视“设疑存问的方法。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就是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同学好奇之火,去翻开同学思维的门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中适时地提动

3、身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同学考虑,把同学引入新的求知境界,使他们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里来。设疑的主要形式有这样几种:设问式设疑,即指教师在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提出问题,调动同学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引“趣式设疑,即指教师讲究教学趣味,倾注感情,凭借富有情感的提问,去引起同学内心世界强烈的共鸣,去打动同学的心。诱误式设疑,即指针对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意制造“陷井,引出错误,造成疑惑的设疑方式。其目的是让同学重新组织思路,正确思维并深刻理解知识。挚要式设疑,古人说得好:“用准一词,尽得风流。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如此,抓住要害,亦“纲举目张。 课堂

4、启发的方法除设疑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启发形式: 语言启发。即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或设计富有考虑性的问题,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启迪思维。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启发性提问,同学思维活泼。求知欲徒增。 类比启发。数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很紧,教学时可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即在原有同类知识的根底上“以此类推,启发同学获取新的知识。 计算启发。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演算练习,通过演算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分析,启发同学认识有关数学知识。 图示启发。运用图示启发同学思维,是常见的方法。无论是讲解概念、法那么、定律,还是讲解应用题,运用图示法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照启发。对于数学知识易于混淆,可采用比照的方法弄清楚它的实质差异,启发同学分清同异的。同学掌握了两种以上概念的特征,只有通过比照才干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进而深刻地分析和确定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属性。 课堂启发偏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是十分必需的。 二是针对知识的开展方向进行启发。现代教学论认为,要重视使同学掌握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开展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