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84051292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草船借箭是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五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呢?XX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2.揭题、读题。3.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

2、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二、三、四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段。什么叫“妒忌”?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

3、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同桌一起像刚

4、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讨论、交流。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四、小结。周

5、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周瑜和鲁肃的人物性格。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2.齐读课题。3.质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的?借到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范读,生倾听,完成思考:这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

6、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2.据此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段:一、二、三、四3.同学们在预习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三、学习第一段1.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先停下来,看看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段哪个词最重要?什么叫“妒忌”?3.注意这一段讲谁在“妒忌”?妒忌谁?妒忌什么?4.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读法和语气 。5.这句话我们能不能换个说法?6.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对,周瑜这样做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7.现在我们来

7、学习下一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周瑜委托了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任务?9.解释词语:赶造、委托。10.诸葛亮答应了吗?怎么答应的?读课文原话。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又说了什么?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是笑话,诸葛亮对周瑜又说了什么?什么是“军令状”?“甘受惩罚”是什么意思?11.周瑜听后很高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12.对,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谁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四、学习第二段1.刚才我们说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大段,看看诸葛亮

8、是怎样做的。2.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说了几句话?3.第一句是什么?实际上他逼没逼?从哪看出来的?4.齐读第二句话,为什么不给他准备齐全?5.我们在往下读,鲁肃去了以后,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干什么?注意读书回答。6.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什么是自有妙用?7.鲁肃只知道“自有妙用”,但具体干什么用他知道吗?为什么不让鲁肃知道?8.我们再仔细读这句话:“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从这里看,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要干什么?周瑜知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9.好,鲁肃回去告诉周瑜了吗?周瑜听后怎么样?“疑惑”是什么意思?疑惑什么?10.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周瑜不知道诸葛亮如何造箭,但诸葛亮对周瑜

9、是怎么样?11.从这里我们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两部分内容,那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没有?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

10、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2、思考课后作业。3、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第二部分:课堂导读一、解读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擂应读li 丞应读chng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二、深读课文1、

1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

12、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2、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了第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雾。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请大家朗读借箭部分。教师参与讨论,点拔引导。扣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安排周密。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熟悉气象。了解对方。“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巩固印象:1、抄写新词。2、感情朗读课文。3、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部分:迁移延伸一、让学生不看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指名两三名学生起来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二、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内容。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三、延伸作业:1、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主要人物性格特点。2、了解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