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8404734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五)(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广东高考押题预测卷(五)地理试题本试卷共20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经济由产业分工到功能分工的转变过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功能专业化城市或功能多样化城市。下图示意城市从

2、产业分工向功能分工的演变。据此完成1-2题。1图2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的主要功能分别为( )A研发型、总部型、制造型B制造型、研发型、总部型C总部型、制造型、研发型D总部型、研发型、制造型2推动城市经济由产业分工到功能分工转变的基本动力是( )A产品价值链B交通通达性C科技竞争力D比较区位优势20世纪60年代,日本M市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模式,即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在步行半径1000米范围内,集中规划商业和住宅为一体的区域。2014年以来,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日趋严重,M市对原有公交优先发展模式逐步进行优化,将步行半径缩短为500米。下图示意M市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半径。据此完成3-5题。320世纪

3、60年代,M市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布局商业和住宅可以( )鼓励公交出行 延长通勤距离 缓解交通拥堵 降低出行成本ABCD4与中心商务区相比,M市郊区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的商业网点( )A服务种类多B服务等级高C服务范围小D服务人口多52014年以来,M市在步行半径500米范围内重点增建( )A幼儿园B青年公寓C购物中心D康养中心地形是建筑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沙某山间谷地的居住区,为了通风良好,通过规划建筑位置来引入地形风。建筑间距的设计受建筑阴影的影响较大,而不同坡向的建筑阴影有较大差别。据此完成6-7题。6下列建筑布局的设计方案,适合该居住区的是( )ABCD7就长沙而言,相对于山地北坡的建筑

4、,南坡的建筑布局宜( )A楼层较高,建筑密度较大B楼层较低,建筑密度较大C楼层较高,建筑密度较小D楼层较低,建筑密度较小赵家峁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收益低下,村民生活贫困,村庄空心化突出。2013年以来,赵家峁村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下图示意)。据此完成8-9题。8图1中处的内容为( )A地块分散,耕地撂荒B耕地匮乏,沙化严重C耕地集中,土壤肥沃D多中低产田,土地贫瘠9赵家峁村通过土地整治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是( )A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C土地规模经营

5、,促进产业结构升级D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产收益尘卷风是地面局部强烈增温,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可把尘土卷扬到空中的旋风。尘卷风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下图示意尘卷风形成。据此完成10-12题。10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尘卷风中心(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高、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11尘卷风多发生在( )A春季凌晨B夏季午后C秋季傍晚D冬季子夜12尘卷风高发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A西欧平原B刚果盆地C塔里木盆地D亚马孙平原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

6、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A由西南滑向东北B由东北滑向西南C由西北滑向东南D由东南滑向西北14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D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业拉山地处藏东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交错。研究发现,业拉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下图示意业拉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海拔区域是( )A积雪冰川带 B山地常绿阔叶林带C

7、高寒灌丛草甸带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16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海拔区域相比,32003600米处( )A土壤肥力较高 B土壤含水量较大C植被覆盖度较高D腐殖质分解较快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大温室气体控制力度。常规能源短缺的福建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以生产大型海上风电设备为主,满足沿海地区风能开发对风电设备的需求。兴化湾年内风向多变、风力强劲

8、,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设备试验场。下图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置及海上风电场景观。(1)依据气象和水文环境,列举兴化湾海上风电设备试验场可开展的主要试验项目。(6分)(2)分析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临海布局的原因。(4分)(3)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东南沿海开发风电的优势。(6分)(4)简述福建省开发海上风电对控制碳排放的作用。(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区域的海陆分布态势受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台湾海峡在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局部存在隆起。距今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当时台湾海峡部分出露海平面,发育有古河流、森林;海平面较低时,“东山

9、陆桥”(福建东山岛台湾浅滩澎湖列岛台南海底隆起)连通大陆和台湾岛。进入全新世,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年前后,台湾海峡最终被淹没于海底。下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分布及东山陆桥位置。(1)据图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近岸海域的水深差异。(4分)(2)从地质运动的角度,简述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4分)(3)在台湾岛上发现有原本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古菱齿象化石,推测冰期时古菱齿象迁徙至台湾岛的地理原因。(6分)(4)有研究认为,无论是东山陆桥时期,还是台湾海峡形成之后,澎湖东北水道都在加深。试做出合理解释。(8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0、 19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海南省三沙市的永乐龙洞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基本为垂直洞穴,尚未观测到龙洞内与外海联通,洞内水体无明显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海洋好氧、厌氧生物的生存具有主导作用。下图左为永乐龙洞景观图,下图右示意永乐龙洞和邻近外海溶解氧随水深的变化。指出永乐龙洞内海洋鱼类资源的主要活动空间,并简要说明原因。20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赤芍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也是国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被誉为“赤芍之乡”。多伦赤芍之所以珍贵,在于“糟皮粉渣,入药最佳”。近年来,当地

11、非法采挖野生赤芍的行为频繁发生,使繁茂的赤芍草场处处留坑。分析大量采挖赤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地理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DACCDAAACAC1213141516ABDCD17.(1)抗大风(台风);适应风向多变;耐海水腐蚀;抵御风浪。(6分)(2)我国海岸线长,可开发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2分)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短缺,海上风能开发对大型风电设备需求量大,靠近港口,海上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型风电设备运输。(2分)(3)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东南沿海接近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较近,输电成本较低;(2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2分)东南沿

12、海海域面积广阔,风电设备建在海上节约陆地土地资源。(2分)(4)风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开发可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比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4分)18.(1)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2分)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2分)(2)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台湾海峡所处地带整体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最终形成海峡。(4分)(3)冰期时,淮河流域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食物较少;(2分)台湾岛纬度较低,水热较充足,食物较多;(2分)海平面下降,东山陆桥出露海平面,连通海峡两岸。(2分)(4)东山陆桥时期:陆地淡水汇聚形成的河

13、流经澎湖东北水道一带注入南海,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澎湖东北水道不断加深。(4分)海峡形成之后:该地区有较强洋流流经,水流速度较快(海水侵蚀强),侵蚀海底,导致澎湖东北水道变深。(4分)19.活动空间:龙洞口附近及洞内垂直水深约80米内。原因:龙洞口附近溶解氧与邻近外海差异较小,溶解氧充足;龙洞水深约80米内溶解氧在3微克以上,能满足鱼类生存需要;洞内与外海无联通,水体不交换,随洞深增大,溶解氧逐渐减少至0,80米以下深度鱼类活动少甚至无。20.危害:草场退化,恢复困难;生物多样性减少;风力作用增强.风沙灾害频发:土层结构破坏;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生。措施:严格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行为;设立赤芍种植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加强管理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