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8404491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3分)不等式组3x24的解集是()Ax2Bx3Cx3Dx22(3分)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08m,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106mB8105mC8108mD8104m3(3分)若a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4a4 bBa+cb+cCa5b5D7a7b4(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x3)4x12Ba2a3a6C(2a)36a3Da3+a3a65(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m+2)2m2+4B(3+y)(3y)9y2C2x(x1)2x21D(m3)(m+

2、1)m236(3分)如图,AF是BAC的平分线,EFAC交AB于点E若125,则BAF的度数为()A15B50C25D12.57(3分)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进行因式分解的是()A(x+5)(x5)x225Bx2+x+1x(x+1)+1C2x22xy2x(x+y)D3x+6xy+9xz3x(2y+9z)8(3分)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法的是()A了解某班学生对“北京精神”的知晓率B了解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C了解北京台北京新闻栏目的收视率D了解一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寿命9(3分)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最高气温()25262728天 数112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A27

3、,28B27.5,28C28,27D26.5,2710(3分)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CBD的是()A34BD+ACD180CDDCED1211(3分)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12(3分)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xy,则a的取值范围是()AaBaCaDa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3(2分)把方程3x+y10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则y 14(2分)如果一个角等于54,那么它的余角等于 度15(2分)在方程2x3y1中,当x时,y 16(2分)分解因式:3ab212ab+12a 17(2分)我市六月份连

4、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35,33,37,34,39,则我市这五天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18(2分)计算(2)0+32的结果是 19(2分)已知是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那么a+b的值是 20(2分)已知1与2互补,3与2互补,172,则3 度21(2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EOD26,则AOC 22(2分)若ab3,ab2,则a3b+ab3的值是 23(2分)若多项式x2(k1)x+16是完全平方公式,则k 24(2分)右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 A,B,C,D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 ABCDCBABC的方式)从 A 开始数连续的正

5、整数 1,2,3,4,当字母C第2n+1次出现时(n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三、计算(本题共6分,每小题6分)25(6分)计算(1)(ab2)2(4ab)(2ab2)(2)(x+2)(3x2)+(x4)(x1)四、因式分解(本题共9分,每小题9分)26(9分)因式分解(1)4x3y2+28x2y2xy (2)a34ab2 (3)(x2+1)24x(x2+1)+4x2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27(5分)(2x+y)25y(y4x)(x2y)(2y+x)6x,其中x2,六、解答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28(4分)解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9(4分

6、)解方程组30(4分)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所有整数解31(4分)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理由(本题共7分,每空1分)32(7分)已知:如图,12,34求证:DFBC证明:34(已知), 2 又12(已知),1 DFBC 八、解答题(本题5分)33(5分)为了解某区2014年八年级学生的体育测试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区若干名八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抽取的成绩等级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成绩等级ABCD人数6010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 名

7、,成绩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 名,C类成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估计该区约5000名八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为D类的学生人数九、列方程组解应用问题解答题(本题5分)34(5分)如图,用火柴棍连续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共用了77根火柴棍,并且三角形的个数比正方形的个数少5个,那么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各多少个?十、解答题(本题7分)35(7分)如图,直线CBOA,CBAO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

8、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3分)不等式组3x24的解集是()Ax2Bx3Cx3Dx2【分析】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解答】解:移项得,3x4+2,合并同类项得,3x6,把x的系数化为1得,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08m

9、,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106mB8105mC8108mD8104m【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 000 08810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3分)若a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4a4 bBa+cb+cCa5b5D7a7b【分析】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已知ab,A、4a4b,

10、故A选项错误;B、a+cb+c,故B选项正确;C、a5b5,故C选项错误;D、7a7b,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不等号的开口方向4(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x3)4x12Ba2a3a6C(2a)36a3Da3+a3a6【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的知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x3)4x12,故A选项正确;B、a2a3a5,故B选项错误;C、(2a)38a3,故C选项错误;D、a3+a32a3,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

11、记法则5(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m+2)2m2+4B(3+y)(3y)9y2C2x(x1)2x21D(m3)(m+1)m23【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相乘的结果应该是: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A、(m+2)2m2+4+4m,故A选项错误;B、(3+y)(3y)9y2,故B选项正确;C、2x(x1)2x22x,故C选项错误;D、(m3)(m+1)m22m3,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1)两个两项式相乘;(2)有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12、,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6(3分)如图,AF是BAC的平分线,EFAC交AB于点E若125,则BAF的度数为()A15B50C25D12.5【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2,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解答】解:EFAC,125,2125,AF是BAC的平分线,BAF2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7(3分)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进行因式分解的是()A(x+5)(x5)x225Bx2+x+1x(x+1)+1C2x22xy2x(x+y)D3x+6xy+9xz3x(2y+9z)【分析】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变形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根据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A、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A选项错误;B、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是整式的乘法,故B选项错误;C、正确;D、左右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互为逆运算,并且因式分解是等式的恒等变形,变形前后一定相等8(3分)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法的是()A了解某班学生对“北京精神”的知晓率B了解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C了解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