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404263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湖南省高考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定期清淤,疏通河道B. 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C

2、. 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D. 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

3、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C. 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D. 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属于多糖的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上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单糖和二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氧化亚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受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稳

4、定的四氧化三铁,B正确;C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纸浆、毛和丝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例如,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二氧化硫,起到杀菌、抗氧化作用,C错误;D镀锌的铁皮镀层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铁皮不易被腐蚀,D错误;故选B。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检验溶液中是否被氧化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净化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溶液、浓的洗气瓶C测定溶液的pH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5、】A.若Fe2+被氧化为Fe3+,Fe3+能与SCN-生成Fe(SCN)3,溶液变成血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氯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不能润湿pH试纸,否则会因浓度减小,而影响测定结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D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把工业酒精跟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4. 已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苯与溴水混合,

6、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B. 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C. 已二酸与溶液反应有生成D. 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苯的密度比水小,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有机层在上层,应是上层溶液呈橙红色,故A错误;B环己醇含有六元碳环,和乙醇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相差若干CH2原子团,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C己二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C正确;D环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与每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答案选C。5.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7、 含有的中子数为B. 溶液中含有的数为C. 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D. 和(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0.9mol,1个含0+(18-8)=10个中子,则含有的中子数为,A错误;B未给溶液体积,无法计算,B错误;C存在2NO+O2=2NO2,2NO2N2O4,因此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C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1mol氯气可取代1molH,同时产生1molHCl分子,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5mol,的物质的量为1mol,0.5molCH4含4molH,最多可消耗4molCl2,因此CH

8、4过量,根据1mol氯气可取代1molH,同时产生1molHCl分子可知1molCl2完全反应可得1moHCl,根据C守恒,反应后含C物质的物质的量=甲烷的物质的量=0.5mol,因此和(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D正确;选D。6. 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B.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制备金属镁C. “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D. “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答案】D【解析】【分析】海水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苦卤水,苦卤水中含Mg2+,苦卤水中加物质X使Mg2+转化为Mg(OH)2,过滤除去滤液,煅烧

9、Mg(OH)2得MgO,MgO和C、Cl2经“氯化”得无水MgCl2。【详解】A物质X的作用是使Mg2+转化为Mg(OH)2,工业上常采用CaO,发生CaO+H2O=Ca(OH)2,Ca(OH)2+Mg2+=Mg(OH)2+Ca2+,A正确;BMg是较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制备金属镁,B正确;C由图可知“氯化”过程反应物为MgO、氯气、C,生成物之一为MgCl2,C在高温下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CO,则“气体”为CO,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D“煅烧”后得到MgO,MgO和盐酸反应得到MgCl2溶液,由于MgCl2在溶液中水解为氢氧化镁和HCl,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HCl会逸出,MgCl2水解平

10、衡正向移动,得到氢氧化镁,得不到无水MgCl2,D错误;选D。7.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B. W与Y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C. X和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D. 由W、X、Y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答案】B【解析】【分析】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则Z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即为Na,W与X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电子的分子,则形成的化合物为N2H4,所以W为H,X为N,Y的原子序数是

11、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则Y为O。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W为H,X为N,Y为O,Z为Na。A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即离子半径大小为:N3-O2-Na+,即简单离子半径为:XYZ,故A错误;BW为H,Y为O,能形成H2O2,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X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氨气,Y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水,水的沸点高于氨气,即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YX,故C错误;D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硝酸,硝酸铵,氨水等,硝酸,硝酸铵显酸性,氨水显碱性,故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故D错误;故选B。8. 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

12、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制备漂白粉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中只有碘元素价态升高,由0价升高至KH(IO3)2中+5价,每个碘原子升高5价,即6I260e-,又因方程式中6I23Cl2,故3Cl260e-,即Cl220e-,所以产生22.4L (标准状况) Cl2即1mol Cl2时,反应中应转移20 mol e-,A错误;B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价态降低,KClO3作氧化剂,I

13、2中碘元素价态升高,I2作还原剂,由该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11KClO36I2,故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制漂白粉可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C正确;D食盐中可先与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的H+、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I2再与淀粉发生特征反应变为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D正确。故选A。9. 常温下,用的盐酸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三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该溶液中:B. 三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C. 当时,三种溶液中:D. 分别滴加20.00mL盐酸后,再将三种

14、溶液混合:【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没有加入盐酸时,NaX、NaY、NaZ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HX、HY、HZ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依次减弱。【详解】ANaX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X-)c(OH-)c(H+),故A正确;B弱酸的酸性越弱,电离常数越小,由分析可知,HX、HY、HZ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依次减弱,则三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的大小顺序为Ka(HX)Ka (HY)Ka(HZ),故B正确;C当溶液pH为7时,酸越弱,向盐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越大,酸根离子的浓度越小,则三种盐溶液中酸根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X-)c(Y-)c(

15、Z-),故C错误;D向三种盐溶液中分别滴加20.00mL盐酸,三种盐都完全反应,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等于氯离子浓度,将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a+)+ c(H+)= c(X-)+c(Y-)+c(Z-)+ c(Cl-)+ c(OH-),由c(Na+)= c(Cl-)可得:c(X-)+c(Y-)+c(Z-)= c(H+)c(OH-),故D正确;故选C。10. 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先进的水溶液电解质电池,广泛应用于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备用电源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N极为正极B. 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的浓度不断减小C. 充电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N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溴离子,电极反应式为Br2+2e=2Br,M电极为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