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404184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试卷评析(语数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共6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包括全国甲卷2套(文、理科)、全国乙卷2套(文、理科)、新高考卷1套(不分文理科)、新高考卷1套(不分文理科)。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落实高考内容改革总体要求,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通过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稳步推进改革,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

2、系,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稳中求新,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1发挥学科特色,彰显教育功能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以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试题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作为情境,深入挖掘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学科素材,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现实与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增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一是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新高考卷第4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北

3、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试题情境设计立体几何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理解、数学建模的素养。二是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乙卷理科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试题背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新高考卷第18题以“一带一路”知识竞赛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概率统计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甲卷文、理科第2题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和农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图表给出某地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以此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三是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乙卷理科第9题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的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生充分感悟

4、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新高考卷第16题以我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背景,让考生体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重点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坚持开放创新,考查关键能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积极贯彻总体方案要求,加大开放题的创新力度,利用开放题考查考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挥数学科的选拔功能。一是“举例问题”灵活开放。新高考卷第14题的答案是开放的,给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充分发挥数学能力的空间,在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方面起到了

5、很好的作用。乙卷文、理科第16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二是“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甲卷理科第18题,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构建一个命题,充分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数学在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克服“机械刷题”现象。新高考卷第22题第(2)问是一道“结构不良问题”,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有很深入的考查,体现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三是“存在问题”有序开放。新高考卷第18题基于课程标准,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题能力,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

6、思维的准确性与有序性。新高考卷第21题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考查考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发现主要矛盾的能力。3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考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之美。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社会生产等方面的特点,有机渗透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选拔与育人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取材真实情境,解决实践问题。新高考卷第21题取材于生命科学中的真实问题,考查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

7、求。甲卷理科第8题以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方法之一三角高程测量法为背景设计,要求考生能正确应用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点面关系等几何知识构建计算模型,情境真实,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中,包含有健康情感的指标,要求考生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2021年高考数学试题对此也有所体现,如甲卷理科第4题(文科第6题),以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视力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考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三是关注现实生产生活。乙卷文、理科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考查考生对

8、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高考卷第6题,以某物理量的测量为背景,考查正态分布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引导考生重视数学实验,重视数学的应用。总之,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同时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发挥了高考数学科的选拔功能,对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8套试卷,试题评析来了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卷、新高考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试题命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9、的教育方针,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注重教考衔接,遵循教育规律,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一、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在融合中实现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

10、、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1党史入题,注重学科融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自然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

11、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

12、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

13、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北京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天津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那里有启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丰富思想资源。语文命题精心选择材料、精巧设计情境,实现材料意蕴与学科特色的紧密融合。新高考卷文学类阅读材料,选取卞之琳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小说中提到“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寓意只

14、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从百姓日常生活的侧面,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引导考生从革命斗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2文化浸润,注重古今贯通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优秀文化作用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长时期的宣传与推广、培养与浸润。2021年语文试题

15、凭借高考这个高聚焦平台,通过试题取材和设计,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

16、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解读为“学问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头,只要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