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18404099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本试卷共 6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一部分(15 题,22 分)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 1 分,共 6 分) (1)蒹葭萋萋, 。(蒹葭)(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 。2.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在骗子的撺掇( )下,邻居张大妈花了六千多元买了一盒所谓的“保健药”。(2) 他虽然年纪比我大很多,但论起行辈( )来,

2、我还是他叔叔呢。(3) 老师启发了大家的思路,同学们都 (yng yu)发言,使一贯沉寂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4) 这两个年轻的小品演员,虽然表演有些 (zhu li),但是传达的思想很感人。3. 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每小题 2 分,共 4 分)近日,中国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首届武术交流大赛在河北省清河县举行。清河县被誉为“武术之乡”的称号,光武术拳种就有太极拳、八卦掌、太平拳等十几种。其中,曦阳掌、太平拳在 2007 年 7 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大赛开设少年儿童散打王中王争霸赛、太极推手和各门派武术套路 3 个比赛项目。参加比赛的选手年龄最小的 7 岁

3、,最大的约 76 岁。(1)第 句,修改意见:。(2)第 句,修改意见:。4观察下面三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1) 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改为“ ”“ ”改为“ ”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2 分)5. 综合学习。(4 分)材料一:书院街道“市民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统计表不文明行为票数随意扔垃圾268随地吐痰231行人、电动车闯红灯,不走斑马线141车辆乱停乱放97公共场合大声喧哗71在公共场合吸烟78车窗抛物58乱贴乱画36材料二:3 月 11 日,在石家庄南焦客运站一名男子因

4、随地乱扔烟头被处50 元罚款。这是石家庄市开展“讲文明、改陋习,除顽疾、洁城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来开出的首张“乱扔烟头”罚单。(摘自 2018 年 3 月 12 日石家庄日报) (1)用简洁的文字,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2 分)(2) 你所在的社区组织“文明劝导团”,对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面对一位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的老奶奶,你会怎样劝说?(2 分)第二部分(622 题48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67 题。(4 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5、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7. 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 “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1 题。(14 分)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

6、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竞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竞得中试,状元及第。(选自罗伦还镯,有删改)孝廉:“举人”的别称。给:充足。赍:以物送人。投缳:上吊自杀。届:到。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以孝廉赴会试以: (2) 竞寻至其家寻: (3) 夫

7、复疑妻有私复: (4) 急行至京至: 9. 下列选项中,与“仆于途中拾一金镯”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2) 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11结合罗伦的言行,简要分析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215 题。(11 分)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 王维钧提起中华民族的传

8、统节日,似乎永远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在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代表性的食物,这不由得让人认为,中国的节日就是舌尖上的节日。而事实上,这种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二则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首先谈谈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吃是天大的事情。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被演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一般的老百姓而言,后两者似乎遥不可及,因此

9、只能做好前面两件事。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吃饱吃好则是“齐家”重要的一环。中国人有很强的团圆情结。节日期间的饮食活动,是展示团圆情结的主要方式之一。聚餐时一般喜欢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圆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桌子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情感交流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相互夹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证的美德。接下来要说的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只有在节日里,精心烹饪的食物才是主角。从先秦开始,中国的饭菜结构就是以谷物为主。其中饭是主食, 而菜的作用是下饭,即助饭下咽。之所以需要菜助饭下咽,是因为主食单调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将它吃

10、下去。这样的饭菜结构便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标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不断地翻新花色。但是,这种精心的烹饪并非是每一天都有的,一方面是因为食物长久以来较匮乏, 直到明清时期马铃薯、番薯得到大规模种植后,人们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人手不够,当时生产力不高,导致需要下地劳作的人很多。因此把精心烹饪食物放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显得非常自然。在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休养生息,准备一桌好吃的饭菜来犒劳为家庭辛勤劳作的人们。节日里的食物有特殊含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与节气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在这些节日,食物进补以及药膳进补被看成是有效且低成本的保健手段。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相信在春节

11、饮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用来预防时疫;同时还吃由葱、蒜等辛辣蔬菜组合而成的五辛盘,用于预防流感。端午节有喝雄 黄酒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周,喝雄黄酒可以辟邪、除疫。重阳节喝茱萸酒可以起到御寒的效果。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将特色的食物作为贡品祭祀给神灵,表达虔诚的心情;而剩下的食物,则让全家人分享。由于祭品往往都是平时吃不到的,所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往往可以大饱口福。比如月饼最初用于祭祀月亮,后来渐渐成为中秋的传统食品。一种文化的出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初表现,中国的节日饮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生活方式的表现。传统节日通过杯盏碰撞出我们对团圆的向往,

12、通过食物激活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删改) 12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4 分)13. 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15. 下面这则材料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简述理由。(2 分)现在,人们常把农历时十二月称为“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与岁时之祭祀有关。古代把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作“腊”。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至今过年民谚里还有“二十六,去割肉”的说法,肉其实最初都是联子祭祀声明的,后来渐渐变成了节日必备的菜肴。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13、,回答 1617 题。(5 分) 16根据理解回答问题。(2 分)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信中的“我”对“你”提出了怎样的建议?17. 蜚声中外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 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

14、是 。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 ”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3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2 题。(14 分)结束青春期的那一刻我有个朋友,相当爱旅行,曾在国外读书时背包走欧洲,提前预订最便宜的机票,换机时在机场过夜,入住青年旅馆。她毕业回国后,工作之余仍然保持背包客的旅行习惯。某次去东南亚时,她住的旅馆在喧闹的市场内,深夜回旅馆时要路过人满为患的街道。那些人见到外国单身女游客,兴奋地吹着口哨,拥至她身边。她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旅馆,决定以后再也不住这么廉价和地段不好的旅馆。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

15、束了。她告诉我这个故事后,我立刻回想自己的青春期是何时结束的。在我身上好像没有出现过这种明显的“终于结束了”的时刻难道我的青春期仍未结束?我揽镜自照,告诫自己做人要诚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期的结束期就是最激烈的“断奶”期,毕竟婴孩时懵懂无知,虽哭喊得厉害,心理上的激荡却必定不如青春期结束时来得猛烈。那我的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细细想来,若真有那么一刻,应该是在我阅读傅雷家书的时候,书中是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上百封家信。在读书前,我听无数人推介过此书,说好得不得了。我初读时却满是怀疑,不就是本家长里短的书信集嘛。书中的确是一些生活里的琐事。傅聪性急,傅雷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告诫他说话一定要注意态度、语气、姿势、声音大小,不然你本好意,对方却因你态度不佳而生反感,岂不浪费;傅聪与女友分手,伤心欲绝,傅雷也写信劝慰:“单单执着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