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4035485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一)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二)古今异义1.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是马也古义:指示代词,这,这样的;今义:对,正确。4.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今义:安定,使安定,安全。5.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方法;今义:道路。(三)一词多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食不饱(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2.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虽有千里之

2、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4.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作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马鞭)(四)词类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2.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五)成语积累伯乐相马: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课后习题解答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

3、”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1)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2)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

4、食。(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示例】人

5、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我赞同这个观点。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能胜任其中某项工作并将其做好,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人才。想拥有人才者应该找实用的对口人才。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就是人才,因为现在的企业靠的是团队精神,所以某个人只要能胜任某个岗位就可以了。用人单位也不能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去看某个人,说白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综上,我觉得人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用人公司来说,人才其实就在你身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用;对打工者来说,其实你就是人才,关键要看你怎么去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价值。文学

6、常识本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课文内容概括唐代韩愈的马说,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参考译文世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会有,但伯乐却并不常常出现。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手中受辱,在马槽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千里马,吃一次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用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它。这样的良马,即使拥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量不充足,它的才能与美质就不能表现在外,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都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喂马的人)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用鞭子驱赶它,不用让它竭尽才能的方法喂它,它发声鸣叫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马鞭面对着良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认识千里马吧!课文结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