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

上传人:樱*** 文档编号:184029546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57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001-0-03 中国公路网作者:陈楚江GP测量的特点相对于经典测量学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1。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公里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

2、般只需5分钟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全天候作业。GP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G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公路路线一般处在一条带状走廊内。其平面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导线形式,这包括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结点导线等导线网形式。对于重要构造物如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等,也有布设成三角网、线形锁等形式。-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3、: 1、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最长不得超过0公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不能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 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往往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3、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

4、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公里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4、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路线的控制点要求布设在距路线的300米范围内。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对于长大隧道,特大桥用常规测量有下列局限: 1、长大隧道、特大桥等构造物一般要求测量等级在四等以上。用常规测量方法,往往采用增加测回数,延长观测时间等费时、费工的方法来设法提高精度。2、长大隧道、特大桥多为地形复杂困难地带,进行常规控制测量,为通视和网形,往往砍伐工作量相当大,这样测设费用很大,作业艰苦。 、长大隧道及特大

5、桥的控制网高精度及与路线网的低精度衔接,虽说用平差方法可以得到克服,但由于地形条件困难,其联结的测量工作量很大,且不太方便。实际工作中,构造物的控制测量与路线的控制测量经常出现脱节现象。利用G测量能克服上述列举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GP测量用于加密国家控制点: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路线长约60公里,所处地形为重丘区,路线设计为6车道。 该段有11个各种系统的平面控制点,经过实地寻找,找出了个,有4个被破坏,破坏中有2个国家等点。在已找出的的7个控制点中,国家测绘局系统等点1个,等点1个;城市测量系统点2个;总参军控点3个。

6、这些平面控制点分属不同测量系统,且等级不同。 为提高京珠国道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测设质量,决定在国家测绘系统基础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加密的控制点布设方案是:沿公路路线每1km布设一对点,该对点相距约1km,且应通视良好。这样,该段共设了6对GPS加密点,加密点的精度要达到四等控制网的要求。GPS四等网由18个点组成,其网形略图如图。(图1 汤塘至广州北二环GPS四等国家大地点加密) 该四等网采用台TrmbleS400单频接收机作业。该机的标称精度为10m+2PP。四等网的观测时间为0mn。数据采样间隔为1s。 基线预处理采用厂家提供的TimvcPlus软件,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7、编制的GSADJ Ve0软件包。 通过平差处理,该四等网最弱点位中误差为4.1cm,平均点位中误差.18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7669,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5378。 整个四等网作业仅花4d时间。其效率较常规测量手段至少提高倍。在此基础上,我院同湖北省测绘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合作,在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耒阳广州花都段进行了近0m的GS加密国家控制点的测量。该地区路线跨越南岭山脉,沿线山高深、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复杂、通视条件极差。国家一、二等三角点破坏严重,测设内可供利用的三角点稀少,在路线走廊范围内仅找到7个保存完好的国家三角点。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3cm,最弱边相对中

8、误差为1/1.5万。控制网的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家四等网的技术要求。近60km的PS控制网,仅用两个外业组,0个作业员,台G接收机,约20的作业时间。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在相同人手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GS测量用于隧道控制测量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翁城县境内有座靠椅山双洞直线型平行隧道,初测的左、右洞起讫桩号分别为ZK14+70ZK147730,YK144730YK147+74。其洞长分别为302m和01m。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中对隧道类别划分标准,属公路特长隧道,洞外测量在贯通面上对贯通误差影响值限值为55m。靠椅山隧道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荆剌丛生,沟深林密,野

9、外作业条件十分艰苦,采用常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选点困难,砍伐工作量大。结合靠椅山地形特征,采用GP测量,布设了如图2所示的GS控制网。 靠椅山隧道控制网由个点组成,网中最短边长为100.82m,最大边长为39.4m,平均边长为14.8。 采用ild 20 S接收机进行静态观测,观测时间为205in,采样率为10s,共观测了29条基线向量。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60106,最高相对精度达1/137万;最弱点位中误差为083cm。在贯通面上贯通误差左、右线分别为.77cm和0.63c。 通过实施GS测量可看出:GP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减少

10、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具有极高的精度,它完全能达到公路勘察规程对隧道测量的要求;较红外仪导线测量,可提高效率倍。 GPS用于特大桥控制测量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是连结长江两岸黄冈市和鄂州市的公路特大桥。为便于大桥设计和施工,采用GPS对首选方案、桥位进行等平面控制测量。布网设计方案为双大地四边形(如图)。垂直于江面的长边约为1200m,平行于江面的短边约为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等以上大地点联测。经过平差处理,控制网精度为:最弱点位中误差.9c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100,满足了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京深高速公路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最大相对高差约

11、2,平均海拔约50m,境内村庄较多。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 公路及机耕道密集。 采用三台Wl 200GP接收机进行导线测量,作业方式采用点连接方式,三台接收机同时作业。作业完后,向前滚动(如图4)。 、分别表示观测的同步环。 在观测之前,已作高精度红外导线测量(DM)和水准测量。 通过实际测量可以看出: l GS观测时间为7.in,与常规红外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了约20min,效率为4倍;与全站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约8mi,效率为倍。 G导线测量可靠性好,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均能满足高速公路测设的要求。GPS测量用于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测量摄影测量一般沿飞行航摄的航线,每隔一定间隔就要在野外实地

12、测量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如图5)。野外平高控制点的间隔按地形类别及所测地形图的比例尺而定。如000地形图,摄影比例尺为100,间隔n一般为46个摄影基线。 常规的野外平高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是先沿航摄方向布设导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支导线方法测定航测象控点。这种方法主要是导线方式测量。 由于航摄面积较广,对23象幅,11000摄影比例尺,覆盖范围为.3km宽,双航线覆盖范围更宽,在这广阔范围内进行导线测量,往往由于实地条件的限制,其作业是相当艰苦的,且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 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这0km路线的航测外业中,利用4台TrimlSE0接收机,将一台或两台

13、G接收机固定于已知点上,其余GPS接收机游动于像控点进行像控点三维坐标测量。全线航测像控点测量仅用5作业时间。 经过平差处理,像控点平面点位精度达到了优于.10m的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734。 由此可见,GP测量作航测控制,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改变了逐步控制的测量模式,其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5倍以上。 GP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开始向山区、重丘区岭区拓展。这些地区人烟稀少,植被茂盛。成片的密林、密灌地区,水平方向通视困难,有时实施常规测量方法几乎不可能。 在海南中线新建公路海口至屯昌段测设中,自石山至永发镇约2km,植被覆盖厚,多为

14、有剌密灌、杂草地,人迹罕见,有多个火山口。这种地区红外仪导线测量几乎没有可能。为提高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采用PS沿路线每隔2作一对P点,这一对PS点应保证足够的水平通视距离。 利用这2km一对的GPS通视点,就可在此基础上前后各支出不超过1m进行放线测设工作,既保证了测设工作的质量,又大大减少了作业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测设周期。 在海南中线的0m密林密灌测设中,作了11对G通视点。采用ribeS4000单频接收机在每个测站上观测30min,数据采样率为15s,作业方法是两台接收机处于固定点上,其余接收机游动于密林密灌区的埋设的通视点上。 经过平差处理,这22个GP点的最弱点位精度为.9cm,平均点位精度为2.85cm,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86993。 GPS应用展望从P测量中,可以看出GPS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G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地区、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其次,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