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Wo****D 文档编号:183838663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7开国大典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初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典礼。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一齐走进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 设计意图: 由题目直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出示课件1,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第613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

3、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板书: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3.思考:开国大典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理清典礼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 用上“先再接着”等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三、初感大典。 1.快速读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大典。(学生读文,交流,归纳) 2.教师点拨:成员多,到会的群众多;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群众起得早,早上六点多钟就入场;人多,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热情高,五更天摸黑起床;三十万人齐脱帽、齐肃静

4、设计意图: 学习第一部分,初步感悟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此时,我们真正读懂了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与庄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2.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小练笔。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运用本课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识记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

5、个场面? (板书:会场,典礼,游行) 3.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一)出示课件2:读课文,哪些句子能够表现出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着重号把关键词标出来,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设计意图: 画出表现开国大典热烈、庄严气氛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的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三)教师点拨,出示课件37。 1.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

6、主席出场(第5自然段)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 生:“爆发”“排山倒海”“一齐” (2)师引导深入体会: 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这些词语运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什么是“一齐”?(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

7、万群众对领袖的热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地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心情。通过对“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感受到对主席的爱戴。 2.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第6、7自然段)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生汇报,然后读出感受。 师同步板书:“宣布”“欢呼”“欢跃”(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全场欢呼,举国欢跃,人民群众一齐把目光投向主席。) (2)人

8、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师补充资料: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并焚毁;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工人、商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也让旧中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的、饿死荒野的不胜枚举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出示课件8: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3)此时此刻,人民群众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和毛主席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9、” 让我们和全国的人民群众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这庄严的宣告,回响着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隆隆炮声,这雄伟的声音,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是四万同胞百年的渴望,让我们一起读: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悟反复的写法可以让表达更有气势,更能体现人们当时的心情。 3.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8自然段)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10、,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生:“站”,指人民当家做主。 (3)师引导:一个“站”字,凝聚了多少中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示课件9,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小英雄雨来,这是狼牙五壮士)正是这样一些中华儿女的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四)揣摩写作手法。 1.出示课件10,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师: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既突出了场

11、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方法。 2.自学阅兵式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场面的。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3.出示课件11: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对群众的描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群众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4.读写结合。 (1)场面描写中我们除了写场面,还可以抓住周围的群众及人们的反应来写。 (2)出示课件12:关于场面描写的图片,(如:运动会、清扫卫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三、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大典热烈宏大的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们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板书设计】 7开 国 大 典 会前:成员多、来得早、人多、热情高 典礼:群众毛泽东主席 阅兵: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游行: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