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匠个人总结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83824532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工匠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铁路工匠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铁路工匠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铁路工匠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匠个人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工匠个人总结关于中铁工匠精神演讲稿3篇结总年半待店酒便不多来带事同己自给!免心任责和风致细真认持保都随们我以所等时班交排检单订对核与查机送存寄李行息信供提询问接转话电理办房退住入人客琐繁很程流作工常日是要主。训培的识知务业台前关于中铁工匠精神演讲稿3篇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放眼当下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烙印。以下是由_为大伙整理的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巨晓林

2、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却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_年1月17日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他用23年时间在铁路接触网领域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价值600多万元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一书在被称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国家队”的中铁电气化集团中成为职工职业技能教育教材和实用型工具书配发给每一位接触网工指导施工作业被广泛使用。我想正是因为他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才使他实现了农民工向专家型工人的转变。成就事业需要一份专注的力量确立了发展的方向要把目标变为现实还有

3、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长期见意给谢感很。理心种这服克定后往际之来到年一新张紧会候时人客是就议建提也上作工还些有流交事同导领和如比足不面方多好我里月个五的去过在结总年半待店酒便不多来带事同己自给!免心任责和风致细真认持保都随们我以所等时班交排检单订对核与查机送存寄李行息信供提询问接转话电理办房退住入人客琐繁很程流作工常日是要主。训培的识知务业台前艰苦的努力专心致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迷恋执着痴心以专注。“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总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领导干部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奋斗痴心热爱在“痴”中彰显信仰

4、在“痴”中彰显执着追求的劲头就算有周折和磨练也会永不言弃、痴心不改这样才能从事业中得到乐趣才能逐步积淀起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气量、虚怀若谷的心胸自然也就会豁然贯通。心怀使命立志以专注。“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立下志向、心怀使命才能排除干扰。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才能以强烈的责任感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职责专心致志把工作当做光荣的事业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食难安的使命感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项工作通过本职岗位的不懈努力只争朝夕奋发工作争先进位追赶超越才能干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三篇2021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三篇2021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一“进厂32年来我最高兴的是当

5、一名优秀车工!”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的车工耿家盛的心声也是他32年来的不懈追求。耿家盛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和打磨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个技能大师的风范。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附近的龙泉路边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陈旧的厂房这就是昆明重工厂区。耿家盛在这里成长、生活、工作了53年。耿家盛的父亲耿鼎和弟弟耿家华也先后在昆明重工当车工两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耿家华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这就是著名的“父子劳模兄弟名匠”。“如

6、果没有父亲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兄弟今天的成长!”耿家盛说父亲的三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1984年耿家盛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重工的前身)当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耿家盛说。技校毕业的耿家盛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1993年耿家盛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原加工工艺效率低费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创新技术用T68镗床加工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20_年以后耿家盛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

7、丝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耿家盛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新有近200项。耿家盛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耿家盛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但都被他拒绝了。“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认为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最近耿家盛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几张草图这是他们研制的智能厕所已经做出两台样机将在今年南博会上展示。耿家盛常说:“我是在把图

8、纸变成现实。”2021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二夏天来临之前是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工区最忙之时。4月8日上午工长王庭虎像每天那样集合点名安全宣誓然后背上十几公斤的巡道工具带着工友上道干活。先是趴下脸几乎贴到钢轨上目测水平度;在关键处用轨尺量水平、轨距;往前行进时用长柄检查锤敲击钢轨和固定钢轨的每一个扣件繁忙的襄渝铁路每7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旅客不会注意到这些汗流浃背的养路工有人身怀绝技;更难想到的是旅途的安全和舒适有赖于他们的技能和汗水。耳目神技让40余万零件万无一失有这样一幅照片:铁路工人身体几乎趴在道床耳朵贴近乌亮的钢轨目视前方凝神静气。人们都以为那是用耳朵在“听”铁路其实不对。“那是看

9、是眼睛目测钢轨的平滑度因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贴到钢轨上了别人误以为是用耳朵在听。”王庭虎笑着说。不过王庭虎确实可以用耳朵听出钢轨的毫发裂纹。他给记者现场演示:找到钢轨接头处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蹲下检查锤敲下去“梆”同时松开手柄感觉锤的弹跳和钢轨的回声。看到记者一脸茫然王庭虎解释说:“这就是好钢轨回音响亮、持续弹跳长而均匀;如果表面有裂纹或者内部有伤声音发木弹跳短而不匀。”他告诉记者用检查锤敲扣件都是一样的道理。去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这把小锤在巡道中“听”出了一处道岔尖轨的细如发丝的裂纹。“道岔尖轨位置很关键如果断裂列车过来会出大事故。”巴山工务车间书记魏尚宪说。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别厉害趴下身子目测

10、钢轨的水平度、弯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几十米、上百米毫厘之差都逃不过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测的结果再用轨尺测量确认几乎没有走过眼。轨距钢轨内侧的距离全路以1435mm为基准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标准是“1435mm1”。“就是只允许有1毫米的正负误差这比国家标准严格多少倍的标准是在基础特别差的山区铁路上实现的。”巴山工务车间主任莫志明说。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辖的12公里铁道线上一个来回“脚数、耳听、目测”44160根枕木上的钢轨、441600颗道钉和扣件万无一失。28年来巡查行走线路等于绕地球3圈多王庭虎的养路神技不是等闲得来。襄渝铁路巴山段是该路的最高峰这里有

11、着全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的区间半径、最大的坡度等“六最”被称为铁路的“地质博物馆”。王庭虎1988年来到巴山铁路赶上了铁路发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时期:钢轨型号从43轨到50轨、60轨越来越高级;单轨长度从12.5米到25米、跨区间全无缝轨越来越长;轨枕从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来越大;列车时速从50公里到60公里、140公里越来越快每次提升都对养护的要求越来越精准。“巴山铁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纪录凭什么?招术就是巴山精神它培养了12个省部劳模、百名各级先进全国劳模王庭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像道钉一样扎根巴山28年做了16年的工长。”西铁局安康工务段书记谭宗林告诉记者。大巴

12、山2号隧道是巴山铁路的“最短板”渗水、翻浆不断病害闻名于全国只好限定时速15公里。可是王庭虎接过师父的接力棒长期调养现在已将这个卡脖子隧道的列车通过时速提高到90公里。“被判死刑的隧道”变成了优质隧道。有人算过王庭虎巡查线路每巡查一遍弯腰1.1万次、记录1.1万个数据、检查几十万个道钉和扣件28年来这些重复动作都是天文数字。其中仅行走的线路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通过这些单调重复的劳动他和工友们消除安全隐患2819起。一杯水测出晃车仪测不出的隐患王庭虎每次回家探亲都选择火车上车后倒满满一杯水放在面前。别人纳闷:这人真怪一口不喝却一直盯着杯子。其实这是王庭虎的特殊工作法。“空吊是特别隐

13、蔽的病态就是钢轨下面藏着暗洞平常的检查发现不了但列车驶过时钢轨会下沉。”去年春运前王庭虎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列车经过一个隧道时杯中的水有旅客不易察觉的一晃他记下了位置“K438+300”处。回来后仔细查找发现列车通过时钢轨确有一沉。经过整治“晃车仪测不出来”的隐患被排除。王庭虎参观啤酒厂看到原材料进去、易拉罐出来他受到启发:把12公里线路划分为200米的单元按照轻重缓急每次集中力量一次性、全方位养护把每个单元都做成精品。20_年“工厂化单元修”新理念开始在巴山铁路推开至今已做完40个单元8公里线路。“重复劳动减少效率显著提高。以前道岔每周要用一到两个天窗点来修现在延长到一个月以上。”目前该理念已

14、走向全路。道岔养护四步法异体复查大兵团移动式作业不信眼睛信仪器不靠估计靠科技王庭虎总结的新理念、新方法还有不少。眼下王庭虎正在琢磨“集成式工具包”的事:“我想做个箱子每样工具有专用地方这样上工背起箱子就走收工时缺什么也一眼能看出来。”2021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三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对耿家盛来说他的工作往简单了讲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我只是坚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意义非凡的“两把刀”“这两

15、把车刀意义非凡一把是父亲留给我的。另一把双头车刀一头是师父磨的另一头是我磨的。”初见耿家盛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刀”这两把刀是他至今最宝贵的两件藏品。两把刀其貌不扬外行人很难看出它们的精彩之处。“当年师父示范了一遍要领磨好一头后就拿一大筐废刀让我练每天磨五六个小时。”耿家盛说出师的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个星期。对耿家盛而言这两把刀一把意味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一把标志着认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每当困惑时他都会拿出来看看。出生技术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改行当了车工。零基础的他从最基本的摇手柄学起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回家就问同为车工的父亲。勤学苦

16、练的耿家盛很快成为骨干。“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否则就算不上合格。”耿家盛从工具箱里又翻出几把车刀说。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领车刀用起来就容易报废尤其是特殊材料就会造成浪费。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车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个工件最多时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为此他没少吃苦头双手经常磨起血泡渐渐结成厚厚的老茧。耐磨的“工匠”技术刀“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铮亮锋利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这种刀干活快、准、好。”迷上了车刀车间几乎成了耿家盛生活的全部这种热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变。车刀切削着金属阵阵尖锐响声掺杂在机器的轰鸣声里一卷一卷的铁屑随之落下这场景耿家盛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