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83821306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冀教版(2021秋) (9) 大 花 鸡 教 学 设 计 大北城小学 许华 教材分析: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

2、,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

3、笔、橡皮、图画纸)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学生齐声回答想。那老师先来提问:今年是什么年?“鸡年”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大公鸡朋友,但是他在路上发生了一些状况,它和另一只大公鸡发生了口角打了起来,把全身的羽毛都打没了,现在他来到了教室里很害羞躲了起来,只露出了一只大眼睛。(出示黑板上粘贴的大眼睛)。同学们我们可以帮助大公鸡找回它漂亮的羽毛吗? 师: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都在哪见过这些漂亮的鸡呢?生:指名回答。 鸡在我国与“吉”字同音,是“吉庆”的象征,给我们带来吉祥与美好的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花鸡一

4、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1、利用课件欣赏各种生活中的鸡,引导学生观察鸡的身体分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 老师概括并板书: 尖尖嘴, 火红冠,头颈身体连一起,弯弯尾,结实的双腿,锋利的爪子, 还有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 三、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颜色带来的冲击。 1、回顾冷暖色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赏析艺术作品中冷暖色对比的妙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冷暖色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1)、出示色卡:红黄橘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欣赏图片冷暖色在画面中的运用 小组讨论:画面中为什么运用冷暖色? 讨论后小组交流结果 ( 2)

5、、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 这些鸡的特点与我们刚才看到的鸡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生1:颜色鲜艳丰富 生2:鸡的身上画出了许多花纹图案 生3:和刚才看到的形态不太一样 生4:太漂亮了,就像给鸡穿上花衣服 (3)、小组讨论:还有其他的形式来表现大公鸡的美吗? 小组出代表交流:剪纸、泥塑、冰雕 (4)、多媒体课件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大花鸡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创设情境: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自己的大花鸡,最后我要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生:认真做画。 师:及时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鼓励。 五、评价活动 (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 (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