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83821279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园地六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词语中古今义的不同;体会在不同情境下,利用时间长短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复习修改符号的运用。 4.积累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读书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词语古今义的不同,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三篇课文,请同学们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你是如何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 2.全班交流。 预设:学习自相矛盾时,楚国

2、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可是,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诫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3.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二、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6组词语)学生齐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下面加点词语,第1、2、4组词语的古今义相同

3、,其余意思不同。 2.指名说说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1)吾盾之坚:指坚硬、坚固。坚固:指硬、牢固。 (2)弗能应:回应。应答:回答。 (3)道旁李:指路边。道路:指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4)问其故:原因、缘故。缘故:原因。 (5)冀复得兔:再的意思。重复:反复。 (6)守株待兔:等待。守卫:防守、保卫。 3.拓展: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义意思相同或不同的词语。 (1)剩余:指多余之物。余尝谓:指“我”的意思。 (2)陷入:指落在(不利的境地)。陷子之盾:刺穿。 (二)第2小题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下面的句子对时间的描述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2个句子) 预设:对于时间长短的判断

4、与常理不符。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 明确: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你觉得长吗?为什么作者说是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呢? 明确:以一种夸张、递进的手法突显出时间过得非常快。 4.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仿佛一个世纪过去

5、了,老师还没把我的作文看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你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写句子,体现时间过得快或时间过得慢。 二、学习病文修改 1.下面的材料是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2.小组交流。 3.学生分析每条句子的病因。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如,将“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 (2)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3)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我越看

6、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我越看他和像”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写“于是我便马上在几何书皮上画起来。”,叶老改为“我拿起铅笔在几何课本的包书纸上画起来”。因为“画了起来”也可以理解成用圆珠笔、钢笔画,加上了“拿起铅笔”四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5)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将“象”写成“像”,叶老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4.说说你从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修改作

7、文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读准字词。 2.说说词语的意思。 豆蔻(ku)年华:是一个成语,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j)之年: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弱冠之年: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冠,古代仪礼。 而立之年: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不惑之年:四十岁的代称,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指人六十岁时。 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的时候。 耄耋(modi)之年: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期颐(y)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

8、活到百岁之人。 3.再读,达到熟读能诵。 4.拓展积累。 (1)垂髫(ti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2)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3)束发:男子十五岁。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对本单元的学习要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即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语句段运用板块,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古今义的不同,还通过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复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能迁移到自己习作中常常出现的错误,这一点令我很欣慰。在学习日积月累过程中,学生交流推选与年龄特点有关的称谓环节表现十分活跃,课下仍在积极背诵。我想今后应该多尝试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而不是我自己选出一些与年龄特点有关的称谓让他们积累。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