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83820730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四上声音单元教学设计 1.听听声音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徐武彬 【教材简析】 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

2、好铺垫。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

3、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 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

4、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教室内保持安静;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 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 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 (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 6.

5、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 (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 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 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

6、边唱。(播放音频) 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板书设计】 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 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聆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的,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

7、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 )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 A.正确 B.错误 3.下列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 二、简答题 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 四上声音单元教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沈银彬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

8、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 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

9、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 小组:1面

11、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 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 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 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2.轻

12、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 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小组活动后交流: (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 (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请学生上台演示) 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

13、同意吗?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 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 (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 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 鼓 -轻轻敲击 音叉-敲击上方 (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 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 (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

14、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 (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 (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锣、竖笛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振动) (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 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 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

15、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 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3分钟) 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 官,猜猜它在哪儿? 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 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 【板书设计】 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方法 敲 力的作用 打 重复地 物体振动 拨 往返运动 弹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可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现象,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示振动。 2.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1.声音是由物体_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