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1年6月[124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大作业资料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183818702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21年6月[124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大作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21年6月[124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大作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21年6月[124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大作业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1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242】 A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分问答题(第1题为必做题,第2-5题选做3个;每题25分,共100分)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哪几部分构成?如何确立“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基本依据”的观念?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思想性”视为初中历史课程首当其冲的特性。如何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思想性”?3.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要涵养的唯物史观基本内容有哪些?4.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由多少个专题构成?各专题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有何特点?5.什么是课程资源?历史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1)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先有前言说明了初中课标修订的基本情况。课标的主体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功能、课程性质及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第二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主要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第三部分是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设计依据、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结构、应修学分选课说明。第四部分是课程内容,包括了初中历史各类型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提示及示例、学业要求。第五部分是学业质量,包括学业质量内涵解析,初中历史学业质量不同水平的评价指标,说明了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关系。第六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学与评价、学业

3、水平考试与命题、教材编写、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等四方面的建议。此外,课程标准还用附录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2)历史教学采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本着不怕学生观念错误,就怕学生没有观点的原则,巧妙设置问题的情景,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让学生进入角色。例如在学习有关金字塔的内容时,学生在知道最高大的金字塔的高度、塔基各边长、共用了多少块巨石,每块巨石的平均重量等数据的基

4、础上,教师启发:奴隶们是怎样把巨石弄到高处,砌成金字塔.2: 根据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标,历史课程的思想性指“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此作以下理解: 第一,关于“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唯物史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论。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坚持唯物史观阐释历史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历史教师要有坚定的唯物史观修养并信仰之;二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唯物史观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承认历史发展是客观的且具有特定的

5、规律,因此历史教学应揭示规律并尊重之;能够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分析历史;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运用延续与变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关于“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任何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具有本民族的优秀文体传统,它们是民族延续的标志,蕴含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课程对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

6、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博大精深,内容宏富。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不总是优秀的,内容标准要求学习的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要求,课标所用词语是“认同”,“认同”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需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对人类历史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在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认同”。 第三,关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历史课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外对历史教育的重视都与

7、此相关。课程标准在中国史内容的编排上,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传统。其中,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反映了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中国近代史围绕反封建反侵略和民族独立富强的爱国主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通过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四,关于“拓展国际视野”。在世界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了解并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是时代要求。为体现“拓展国际视野”的要求,课标精心编排了世界史的内容,力求学生通过世界史的

8、学习,能够体会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不平衡性,能够理解、尊重、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创造的文化精髓,形成开放包容的胸怀。3:简单来说,唯物史观主要是指一种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发 展规律以及历史基础的科学历史观与方法论。从实际的教学 效果来看,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学习,可以使 学生对历史现象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对唯物史观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唯物史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突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 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建立存在意识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在唯物史观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观点。因为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主要是指各种社会观念的 总和,而一切历史现象本就是由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观念态度 构成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着手,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深 入的剖析,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4: 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心设计了24个学习专题,构成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24个专题中,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专题有6个,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题有8个,世界史共设计了10个专题的学习内容。 各专题在呈现方式和内容选择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0、(1)针对实验稿课标中必修课程设置问题,重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实验稿课标的三个必修模块在实施中反映出了时序不强、内容偏深、知识重复、割裂联系等问题,设置了“中外历史纲要”作为必修课程,以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揭示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及从原始、孤立、分散走向密切联系的过程(2)专题呈现采用大时序框架下设小专题的形式。“中外历史纲要”这一课程名称已体现出了课程叙事所遵循的通史框架,而通史的“通”首先就表现在遵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序。所以,该必修课程的专题设置大逻辑是历史发展时序。在大时序框架下,精心选择设置了24个专题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最重要内容。(3)突出历史发展的阶

11、段性特征。高中历史课程选择较长时段设置专题,如早期中华文明、春秋战国等,在专题命名上力图揭示该时段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变动”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突出特点。(4)既关注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也体现了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如专题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初中已学过秦统一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建立、文景之治等内容的基础是,整合内容,形成对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大一统”的认识。5:(1)对于课

12、程资源的理解,总体来说,就是一切能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条件和材料。能促进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资源:编制,研发课程所利用的各种条件和材料,各种分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狭义课程资源:每个学科按照课程标准制作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使用的材料,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以功能特点为标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以空间分布为标准,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物理特性为标准,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以存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以建设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

13、方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以学生的需求为标准,可分为,基础性课程资源和拓展性课程资源。(2)第一,处理好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但不是全部的课程资源。由于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最主要工具,因此,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在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科书这个核心资源,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作为教科书资源的拓展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在教科书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关系问题上,切忌舍本逐末,以其他资源取代教科书。第二,从学生参与的视角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所有的课程资源最终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等,由此出发,选用与

14、学生实际及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课程资源,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此一观念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而且教师是课程实施中首要的条件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广度、深度、适切度。所以,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突破口。第四,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来支撑的学科,这些文献资料主要就来源于图书馆。所以,图书馆资源是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

15、是教师备课资料的主要来源地。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的图书馆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第五,理性利用好网络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因其便捷正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应当说,网络上历史专业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及专业相关公众号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海量且易于获取的课程资源。网络甚至还提供了教师和学生与他人共享共建资源的巨大平台。但是,网络资源也存在真假并存、良莠不齐的弊端,它挑战着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因此,需要理性对待,用好其优势,避免其弊端。第六,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距离学生很近的资源,比较容易开发,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社区资源却常常被忽略。建议从具体的课程内容出发,寻找课程内容与社区资源的结合点,挖掘社区各种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利用,既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七,合理利用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影视资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也是当前易于获取且已得到比较广泛利用的课程资源。对影视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质和量的问题。首先是课堂教学不可堆砌影视资源,更不可过多地以影视作品取代教师讲解分析;其次,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发展需要精选影视作品,特别是要避免使用与历史的真实相距甚远的戏说、恶搞类影响作品;其三,不同类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