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83758727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3张PP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是必修二第4课,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私有制),井田制,思考:这段材料说明夏、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方里而井,井九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

2、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 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铁犁牛耕,3.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各国的变法的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动),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2)表现形式,国有土

3、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 小农土地私有制,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北宋流民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3) 抑制土地兼并,目的:,措施:,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收税,绘制“鱼鳞图册”;,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概念:,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战国时期商鞅首倡。,2、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

4、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商业和民营手工业,二、“重农抑商”,4、表现:,战国: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 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继续实行专卖制度,歧视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用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4).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贱商令)。,1、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

5、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二、“重农抑商”,5、评价:,1).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 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不利于农工商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易错易混点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 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

6、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 济政策。“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客观经济现象,随着农业的恢复,工商业必然随之发展。 因此,尽管统治者推行该政策,但唐朝以后,工商业仍有很大 的发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唯一开放地:

7、广州十三行,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4)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1)明初,防范敌对势力,(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防范倭患;,(3)盲目自大的心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原因。,(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2)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阻碍了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的传入。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3)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 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4)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安全。,影响:,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自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本课小结,古代的中国,当时的世界,观察图片,让我们感受中西的变化吧!,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