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83756723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第一章 认识结构 第三课时 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活动 制作结构(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Stability)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暴雪、台风过后的灾害 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出现了不稳定现象,研究结构稳定性的目的:是为了在技术领域中设计出更加稳定的结构,结构的稳定性与 什么因素有关?,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结论一: 重心高低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仔细观察它们有何特点?,结论二: 底座大小(结构与地面所形成的支撑面)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 支撑面越小,稳定性越差。,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地面的范围内,就

2、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重心点的垂线位置,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比萨斜塔(CAMPANILE DI PISA)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由于塔身压力过重和地质松软,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约低米。在施工期间塔身既出现轻微倾斜,随着工程的进度,倾斜度不断增加。到塔身建到第三层时,可明显看出倾斜,曾一度停工。一百多年以后,经工程师托马索皮萨诺精心测量和计算,证明比萨斜塔虽倾斜,但不会倒塌,使工程继续按原设计继续施工,直到竣工。,重心点的垂线位置,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观察一下静止状态的单车如何保持平衡?,结论三: 结构或构件的形状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三角形结构使支架更容易稳定。,自行车骑起来时,只有两个

3、支撑点,为什么不会倒下呢?,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1、重心位置的高低 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3、结构的形状,实践活动,任务一:用桐木条和502胶水来制作一个笔筒结构,要求作品能承受较好的重量,同时侧重美观性及创新性。 任务二:用桐木条或一次性筷子来制作一个相框结构,注重结构的稳定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任务三:超级结构桐木结构,结构制作,一、任务: 用桐木条和胶水制作一个结构,结构能承受50公斤的重量。 二、结构: 允许使用的粘接材料为瞬间胶(502等) 结构的高度17厘米,重量15克。 三、课时:3节课,承重测验,本节课任务,活动要求

4、: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作品,每组不超过3人,并选出小组长; 2、根据结构要求画出设计草图,估算材料; 3、材料规格:3mm*3mm*1m,每根桐木条重约2.3g; 4、每组材料:10根桐木条+2瓶502胶水(8元),思考问题,1、我的作品设计成什么形状? 2、主结构几根?次结构如何连接? 3、结构是否越高越好?越粗越好? 4、如何有效减轻结构自重而不影响承重结果? ,设计出你的结构,注意事项,1、切割、粘合材料一定要垫报纸,否则材料容易粘在台面; 2、材料切记不要用手直接折断或剪刀剪断; 3、材料在切割的时候最好预长一点,保证磨过后不短于17cm; 4、下课清理台面卫生,注意材料收藏保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