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75214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诗歌中考训练试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 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1(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 ”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 分,三个要点各

2、 1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4 分)淮上渔者(唐) 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 船移江浦 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 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 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 分)15(共 2 分,各 1 分) 逐 移16(共 2 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819 题。(4 分)访城西友人别墅

3、雍陶澧水 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 )壳花:枳树的花。18诗中“ 犹未 ”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 分)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评分标准:第 18 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第 19 题 2 分,答出 “烘托”的意思即可。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625 题。(一)(4 分)田园乐(

4、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 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 夏寒”一词的?(2 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 分)(一)16这里的“夏寒” 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 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 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 2 分。2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 1 分,指出质朴或“ 淳朴”等,得 1 分。共 2 分。5.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5补充点评。(2 分)

5、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 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16完成随感。(2 分)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15(2 分)依恋(不舍、挽留)16(2 分)示例 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 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 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6.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1524 题。(一)书院二小松(4 分)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6、。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 小”的特点。(2 分)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15.数粒、二尺。(写“粒” 、“ 细”或“细韵” 也可。)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 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是千古名句,句中 “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 分)(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15. (1) “

7、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 分,意思对即给分)(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 分,意思对即给分)8.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819 题。(4 分)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 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 )壳花:枳树的花。18诗中“ 犹未 ”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 分)(4 分)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3

8、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 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2 分)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15、地白( 白) 凄清( 第二回答 “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10.(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45 题。(4 分)春雪 (唐)韩愈新年都

9、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 分)4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1-22 题。(4 分)西归绝句 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 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 分)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

10、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 分)21.反衬或衬托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122 题。( 共 4 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 分)21.对被重新任

11、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 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 1 分共 2 分)413.一、诗歌鉴赏(4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l2 题。(4 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 高。注一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 “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 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 分)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

12、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 分)答: 一、(4 分)1(2 分 )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 分 )参考示例 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参考示例 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 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 1 分,分析恰当计 1 分;语意相近即可)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

13、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 分)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 闲” 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 分) (1)(3 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 1 个给 1 分)(2)(3 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 1 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 分),呼应了诗题(1 分)。1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 78 题。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 j 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

14、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 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 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16.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7-9 题。(5 分)5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1 分)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 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17.(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 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 字,让人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 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