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3744647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一、洗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中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1C【解析】作为诸侯的郑庄公僭越犯上,和周王作战,甚至“射王中肩”,这本身就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直接排除。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东周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需要阅读和理解第一手史料,并与教材的基础知识建立关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2、。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2B【解析】各国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铁农具、牛耕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使得生产力取得重大进步,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各国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的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表现为诸侯国内部的权力转移,A项错误。各国都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3、改革国家的赋税征收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C项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各国的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因此排除D项。3宋人尹源说:“弱口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口”所指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3C【解析】宋朝人尹源对历史的评论中,涉及“诸侯”,而古代明确存在诸侯的朝代包括西周、东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目的是加强对新拓展疆域的控制。当时,天子的地位是天下共主。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到东周时王室衰微,形成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损害了周天子的地位。当时,诸侯并不是“维”,而是通过扩充实力进行兼并战争。秦朝和宋朝不存在诸侯威胁

4、中央政权统治的情况。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通过景帝和武帝不断削弱诸侯势力,解除了诸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因此也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的实力不断扩大,不受中央节制,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唐朝的统治。这种局面维持了100多年。因此,材料中的“诸侯”其实是指唐朝的“藩镇”。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4D【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包拯为情境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需要对北宋时中央二府三司的职能有较细致的理解。转运使负责将

5、地方的财赋税收集中到中央,不是“位同宰相”的官职。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是兵部正职之外的次官。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一般由文官充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行政;枢密使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的正确答案选D项。5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各项中,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5B【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的记忆。洋务派先是开办了一系列军事企业,以“求强”,A、C、D三项所列的企业即是这种类型;

6、之后,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就是这种类型。正确答案选B项。6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包括A反对满洲贵族的压迫 B建立民主共和国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6B【解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属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平均地权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正确答案选B项。7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少年爱

7、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D国民大革命的发动7B【解析】该图来自教材,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的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以下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8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8、革命的道路和历程,关键在于理解“道路”的内涵,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根据关键词“在农村”“毛泽东”“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城市,遵义会议是纠正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排除A项。B项和D项事件的时序混乱、颠倒,排除B、D两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斗争策略和特点分析的文章。1927年开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91937

9、年,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与日军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的狂妄计划。这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9A【解析】上海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会战是淞沪会战,故正确答案选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徐州会战发生在山东和江苏交界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发动的反击,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争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10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0D【解析】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先后解放了东北、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和华北,消

10、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11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11A【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连续取得胜利,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战争进

11、入对峙阶段,美国被迫同意和谈。1951年,双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1953年,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显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正确答案选12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上有“人民公社万岁”“总路线万岁”等字。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2D【解析】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实际,忽视了客

12、观的经济规律,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13据下图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的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北京的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的商品供应更加多样13C【解析】图中的数据反映了北京商业零售网点的迅速增加,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分别是在1956年和1957年,时间上不符合。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14“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

13、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反映陕甘宁边区实行A民主选举 B土地改革 C记名投票 D农业垦荒14A【解析】这是一道在全新情境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题目。材料描绘了用豆子作为选票进行选举的情景,是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故正确答案选A项。题目难度不大,只要能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还原历史场景,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学生平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15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事迹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亚历山大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15

14、D【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同时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罗马帝国崛起于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题干“被很多人传颂”的叙述。正确答案选D项。16自8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西班牙开始,西班牙人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15世纪,在抗击葡萄牙和法国的进犯中,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结盟。1492年“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这一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6年,卡洛斯一世登基,成为两个王国唯一的君主,西班牙成为统一国家。这一历史过程说明A西班牙战胜葡萄牙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B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C西班牙实现国家统一并且成为民族国家D阿拉伯帝国参与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开辟16C【解析】这道题以全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8世纪到15世纪,面对阿拉伯人的统治,西班牙进行了持续的“收复失地运动”,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民族国家,加强了王权。“抗击葡萄牙和法国的进犯”并不是在海外争夺殖民地,因此A项“战胜葡萄牙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不符合题干中的信息。B项中“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也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D项中的阿拉伯帝国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正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