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3740070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级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前言,项目名称 单片机控制的彩条信号发生器。 项目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项目目标 实现单片机控制的八场图像的图案信号发生器。,2,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第1章、仪器的使用,示波器 仿真仪及检测 MedWin,3,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1 示波器,用于启动测量光标,选择测量光标,选择触发方式 (TV),选择触发源 (SOURCE),4,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示波器的校准探头补偿,在示波器上出现1K方波

2、即校准。 数字信号用直流耦合方式;模拟信号可以用直流耦合方式也可用交流耦合方式。 预测信号的幅度来调节旋钮,便于测量。 信号的触发方式: 周期性信号的上升、下降沿; 电视信号触发方式。,5,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2 仿真仪及检测,检测仿真仪插头的好坏的方法: 在Medwin环境下运行程序: LOOP:MOV P1,#0FFH MOV P1,#00H MOV P0,#0FFH MOV P0,#00H MOV P2,#0FFH MOV P2,#00H MOV P3,#0FFH MOV P3,#00H LJMP LOOP END 示波器置于直流档,通道2接P3.0,作为触发

3、;通道1分别检测P0、 P1、P2、P3共32个管脚,在管脚上检测出脉冲波形高电平高于1.7V,低电平要低于0.3V,即表明该管脚是好的。 注意:P0要加一上拉电阻再检测波形,见单片机课本p44-47。,P1,P0,P2,P3,2,16,2,2,2,12M晶振效果,6,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3 MedWin,接上仿真仪启动MedWin; 项目管理/新建项目/添加以.asm结尾名字的文件,这样即打开一个新的文档; 编写运行自编小程序,检测软件安装的正确性; 编写、调试程序; 附:调试热键: F7:单步运行 F4:运行到光标处,7,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

4、器,第2章、设计原理,PAL编码器原理 设计框图 0832D/A芯片作用 MC1377芯片工作原理 其它相关元件的调试作用,8,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1 PAL编码器原理,9,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2 设计框图,MCS-51,D/A,D/A,D/A,MC1377,R,G,B,R,G,B,Sync,5Vpp,1Vpp,3,4,5,2,P1,P0,P2,P3.0,10,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1,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2,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彩条信号,由于我们是采用P1、P0、

5、P2(均为8位)分别作为R、G、B信号的输入,而 MOV P*,#*语句为2us,如果要改变颜色则需要3条语句,如果这样编写程序会有毛刺,因此我们采用格雷码来决定彩条颜色的顺序。,13,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14,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3 0832D/A芯片,该8位D/A转换芯片实现由数字到模拟的转换。,15,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3.1 DAC0832逻辑结构框图,16,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3.2 DAC0832的引脚特性,DI7DI0:8位数字量输入信号,其中DI0 为最低位,为DI7为最

6、高位。 CS: 片选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 WR1:数据写入信号1,低电平有效。 ILE:输入寄存器的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 XFER:传送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 WR2:数据写入信号2,低电平有效,17,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I OUT1:电流输出1,当DAC寄存器中全为“1”时,输出电流最大 I OUT2:电流输出2,它与I OUT1的关系是:I OUT1I OUT2常数 Rfb:内部反馈电阻引脚,该电阻在芯片内 VREF:参考电压输入端,可接正负电压,范围为-10+10V。 VCC:芯片电源,+5+15V,典型值为+15V。 AGND:模拟地,芯片模拟信号接地点。

7、DGND:数字地,芯片数字信号接地点。,18,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3.3 DAC0832的工作方式,(1)直通方式。 当CS、WR1、WR2、XFER都接数字地,ILE接高电平时,芯片即处于直通状态 (2)单缓冲方式。 此方式是使两个寄存器中任一个处于直通状态,另一个工作于受控锁存器状态或两个寄存器同步受控 (3)双缓冲方式。 双缓冲方式的一大用途是数据接收和启动转换可以异步进行,即在对某数据转换的同时,能进行下一数据的接收,以提高转换速率 我们选择的是直通方式。,19,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4 1377芯片工作原理,20,综合课程设计单片

8、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1,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亮度输入,复合信号输出,色度信号输入,色度信号输出,22,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备注,MC1377管脚测试 第2-5管脚为直流耦合方式 第6、8、9、10管脚为交流耦合方式,23,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5 其它相关元件的调试作用,电源 微调电容 变阻器,24,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5.1 供电电压,单片机供电为5V,MC1377供电为12V,千万不可接反。 拔插元件或者仿真仪要断电。 示波器的接地探头不可悬空拖动。,25,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

9、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5.2 微调电容,自由振荡,调4.43M频率,以尽量满足标准PAL制,26,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5.3 变阻器一,K脉冲的调节,保证色同步的正确位置,呈现正确的彩色,27,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2.5.4 变阻器二,未加延时线,双谐振电路实现带通滤波,代替低通滤波,28,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第3章、硬件焊接,检测:用万用表检测虚焊与否。 原则:先低后高、焊点防虚焊。,29,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3.1 硬件调试,调输入MC1377电压幅度的变阻器: 如果调节对应的变阻器在示

10、波器上可以看到MC1377对应的管脚的输入幅度的变化,应该保证1V的峰峰值,如果幅度没有变化,检查电路连接,或更换元器件。 4.43M晶振: 调试时如果没有颜色,用示波器观察1377的13管脚,检查色度信号,判断晶振是否起振,如果没有起振,检查电路或更换晶振。,30,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第4章、软件编程及调试,总体目标 模块化设计、由简到难、最后实现八场循环 编程流程 奇场消隐 图像信号 偶场消隐 图像信号,31,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调试方法 调试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但不应该只是看程序来查找错误,我们应该让我们所编写的程序可视化,要善于运用示波器

11、来检验我们的波形正确与否。 在需要检测的程序段我们加一个检测脉冲,用我们没有用过的P3.1口来作为参考,程序段如下: AGAIN: 需检测的程序段 SETB P3.1 CLR P3.1 LJMP AGAIN 这样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监测P3.1以及需要检测的程序段,这样便可以达到真正的高效准确。,32,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重要提示,奇场消隐与偶场消隐的不同: 奇场消隐的5个前均衡脉冲前是半行,偶场消隐的5个前均衡脉冲前是整行; 奇场消隐的5个后均衡脉冲后是整行,偶场消隐的4个后均衡脉冲后即是整行;,33,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重要的时间参数: 奇场消隐与偶场消隐期均为1612us; 奇场与偶场均为20ms;整个复合消隐脉冲的周 期为40ms。 行正程52us,行逆程12us,一行为64us。,34,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5个后均衡脉冲,4个后均衡脉冲,整行,半行,35,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安全须知,用电安全 换元件时要先断电; 不用电烙铁要及时断电; 离开实验室要把插座断电。 仪器设备安全 仿真仪的插口要注意插口的针脚。,36,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时间安排,37,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38,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的彩条图案信号发生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