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30942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题【附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难溶性B稳定性C吸附性D可燃性2、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ABCD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

2、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5、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6、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7、下列实验

3、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8、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9、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

4、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0、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AN2BCO2CO2D稀有气体11、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2、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13、下列

5、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14、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5、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和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16、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把

6、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18、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19、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2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7、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下列描述中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铜锈是一种绿色粉末 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可燃 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2、A是无色液体,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B和C两种气体,D为一种单质。根据如图所示关系,请完成问题: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E_F_;写出上述物质转变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

8、式_。B,D之间发生还可能得到另外一种气体产物,其反应条件为_。B,C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较小的气体是_(化学式)。3、(1)用化学用语表示:氖气:_;五个铵根离子:_;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2)下列物质中食盐水液氧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冰水混合物铜四氧化三铁氯酸钾澄清石灰水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用序号回答)A、属于混合物的是_; B、属于纯净物的是_; C、属于单质的是_; D、属于氧化物的是_。 (3)在符号 Fe2+ 2NH3 NO2 2Na中,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回答)A、“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 ; B、“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

9、含的原子数目的是_;C、这些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之后的操作是_,此时(没打开弹簧夹前)出现的实验现象有_(至少答三点),发生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2)待红磷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出现的现象是_,这个实验可以得出有关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2、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一起参与探究。(1)写出图中带标号的仪器名称:_,_。(

10、2)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用此方法制取氧气时,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和量,可以从FH中选取_(填字母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C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填“A”或“B”)收集装置选择_(填字母序号),其选择的理由是_;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若用F和G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则该装置优点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现将1.0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2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立即塞紧带导管

11、的橡胶塞,反应结束,称量锥形瓶中的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9.4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_g。(2)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_g。(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_2、柠檬酸铁铵(化学式为 C6H8FeNO7)是医治缺铁性贫血普遍的一种药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柠檬酸铁分子含有_个原子;(2)柠檬酸铁铵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3)柠檬酸铁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4)柠檬酸铁铵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A3、A4、A5、C6、C7、A8、A9、C10

12、、C11、B12、C13、D14、C15、D16、C17、D18、C19、C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2、H2O CO2 H2CO3 2H2O2H2+O2 氧气不足量、点燃 3、Ne 5NH4+ 2CO2 【答题空10】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固体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或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或)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分液漏斗 集气瓶 FH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B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0(2)1.6(3)3.4g2、(1)23(2)36:4:7;(3)262;(4)2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