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83728396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共28张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宋朝是很可爱的王朝 太祖皇帝有遗训,刻在碑上。碑上刻了三条:(其中)第二条,不得杀害士大夫,上书言事者无罪。在宋朝你只要是读书人你就没有死罪。所以文官没有被判死刑的。,不能杀士大夫,士大夫给皇上写信说事,无罪。所以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宋朝。那待遇真高,宰相的工资一年三百万人民币,差不多是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总收入。所以,宋朝著名官员的生活都是特别豪奢的,包括我们知道寇准、欧阳修,这帮人都特讲排场。宋朝厚待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很好很强大,所以才会有空去研究理学,去写宋词。 -袁腾飞,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

2、购买和平;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3,宋朝是很矛盾的王朝,北宋的建立,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3、,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原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p92),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合作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军 事,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表,1、军 事,材料一: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中央)弱枝(地方)”、“守内(境内)虚外(边疆)”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北

4、宋在军事管理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一说明朝廷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同时,说明兵力部署确保中央,忽视地方,更不重视边疆。 材料二说明禁军人数的激增,出现“冗兵”现象。,材料四:“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仁宗在位岁久,政颇宽仁,然亦极因循腐败。兵多而不能战,财用竭蹶而不易支持,已成不能振作之势”。,2、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这造成了什么直接后果?,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将分离的局面。,3、北宋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增加了军事费用,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材料三:“将不得专

5、其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也”。续资治通鉴长编,2、政 治,材料二:赵匡胤在夺政权之后,从改革任官制度入手,推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以官俸养封建士大夫,以职选拔皇帝的秘书和顾问,以差遣掌握中央与地方的实际职权。这样有可能出现“差遣罢,而官、职尚存,职落,而官如故”,使大批挂空衔、拿优俸而不预政务的知识分子,有条件著书立说,或从事书院的讲学活动,有利于北宋学术文化的发展。 -试论北宋的官、职、差遣分授制度贾玉英,1、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实行怎样的官僚体制?请你谈谈它的积极意义。,材料一:真宗朝,寇

6、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工部)郎中是官(从五品上) ,直学士是职(备顾问应对,正三品),判吏部东铨(八品)是差遣,才是实际职责。,北宋推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有利于北宋学术文化的发展。,2、政 治,材料三: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材料四: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2、根据材料三、四,请你说说北宋官僚体制的消极影响。,出现“冗官”现象,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很低。形成“积贫”局面。,材料一: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

7、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3、经 济,1、这样的措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1、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实行哪一治国策略?这一策略的影响是什么?,实行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材料一: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都是由文官担任的。像唐朝那样出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 大宋的基层政权都是文人出身的官员,那时哪怕做个小小的县令,皇上都要亲自和他面谈一次,这不仅是对官员的考察,对官员来说,荣宠的意味就更重了。,4、文 化,材料二:北宋时“

8、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j ,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4、文 化,宋代科举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zh,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材料三:,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材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9、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1、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礼 仪,君权的强化。,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呢?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分析讨论,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最糟糕的时代,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

10、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派官员到地 方管理财政,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崇文抑武,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君臣礼仪的变化,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推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增设机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铲除了自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弊:,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冗官) 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冗兵)

11、地方财政困难(冗费),积贫积弱,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人物: 5、措施: 5、影响: 6、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12、。,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课堂小结,小结,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

13、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古为今用,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拨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美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 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北宋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我们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从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

14、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