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83719833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人社局关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汇报 1、 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提高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民工盲目流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全市x%以上的农民工处于自发流动就业状态,农民工素质低、就业难、盲目流动、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急需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帮助。2、 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202x年,xx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xx元,增加xx元,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达到x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x%。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努力提高农民文化

2、素质,增强其职业转换技能。3、 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服务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202x年,xx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x:x:x,一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只有提高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水平,能积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4、 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扣除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已跨省就业的农民工,xx尚有x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市流动。建设

3、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拓展消费市场,缓解就业难矛盾的现实选择。五、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是拓展消费市场,缓解就业难矛盾的现实选择。2004年,抚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61元,低于全省2482元,全市有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还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4万余人,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有序组织农民工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缓解进城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就业难的矛盾,繁荣消费市场。综上所述,“按照减少农民就能富裕农民”的战略思路,建设抚州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农民工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将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4、,极大地促进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宏大工程。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有巨大的劳动力培训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培训市场需求。抚州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劳动力100多万个。随着中央对农业投入的增加,非农产业的扩大,“洗脚上岸”的农民还将逐渐增加,但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普遍较低,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仅凭“吃苦耐劳、朴实勤恳”是不够的,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农民工普遍需要一个增加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城市岗位需求的过程,农民工培训市场

5、需求非常广阔。2、有独特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抚州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与沿海三大经济区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具有其他市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劳务输出市场大,成本低,有助于培训后的农民工迅速进入沿海和发达地区就业。公路有高速公路,至浙江、上海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到福建的京福高速公路也将在年内建成。3、有初具规模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市劳动力中心市场已基本建成,县(区)劳动力市场也正在建设;全市街道、城关镇和工业重点乡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基本建设完毕;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正在完善;全市4所技工学校、市、县(区)12个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12个职业介

6、绍中心、21所职业中学、35家民办培训机构和49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积极开展了农民工的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2003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介绍就业近15万人次。同时,通过试点,农民工法律援助保障系统正在启动,2 个培训网点的教学设施正在改善,培训能力将逐步增强,初步统计,2003年共培训农民工4000余人。此外,全市现有21所职业中学, 11个县(区)劳动就业培训站。在这些培训资源基础上,政府只要对已初具雏形的就业服务体系稍加培育,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集团效益,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辐射广,见效快的优势。4、市、县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跨地区就业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这项工作,已将全

7、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予以扶持。部分县(市、区)还成立了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率先在全市进行试点。5、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年,我市临川、南城、宜黄、崇仁、资溪、东乡、广昌等7县(区)列入国家农业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县,共建立培训基地17家,举办各类管理人员培训45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7000万人,转移就业16000人,今年,我市金溪、临川、崇仁、东乡、黎川、宜黄、南丰、南城、资溪九县(区)列入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县,计划培训人数21700人。一大批的农民工经过培训成为熟练工人,工资待遇大幅增长。综上所述

8、,抚州有着巨大的劳动力培训资源、独特的交通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已有的初具雏形的培训体系,是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最理想的设区市之一。七、建设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指导思想和方针,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努力促进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收入的增长。2.基本原则,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提高全市农民工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持

9、低成本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依托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不盲目铺新的摊子,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坚持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原则。在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下,采用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短线与长线专业相结合原则。既设置家政服务、电子装配等一批低成本的短、平、快专业,又着眼长远设置一些如数控、家电维修、机械加工等技术性强的专业,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达到以短促长,以长补短的功效,使专业长短互补,减少专业投入。 八、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和劳动保障建设1、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务工经

10、商、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2、搞好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主要是安全生产、公共交通规则等常识,增强他们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教育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建设城市、爱护城市、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3、建立农民工维权中心,为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在各联络网点及其信息采集点进行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为求职人员提供用工信息、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求职登记、政策答疑、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4、在基地和网点配置综合性、政策性强的人员及相关律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加强与农民工输入地司法部门联系,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使农民工能够找到维护自身权力的机构。同时,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启动弱势群体无偿法律援助。5、加强与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的联系,广泛进行涉及农民工利益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开通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认真受理举报案件,广泛进行涉及农民工利益的监督和检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