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19242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C氮气 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3、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

2、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5、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

3、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7、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ABCD8、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9、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

4、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0、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11、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1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5、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3、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A B C D1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16、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

6、CO中毒17、“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18、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19、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20、下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用化学符号填写空白:(1)地壳中含量最多

7、的非金属元素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2个硫原子:_;3个钠离子:_。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肯定会改变的是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 _ 种元素的粒子;(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_ (填序号);(3)D中x 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8、(1)甲同学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玻璃管的作用_,气球的作用_。实验结果;红磷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_(变大,变小,不变),_(能,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乙同学用A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_,若在燃烧的镁条正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则生成物体质量比镁条质量_(大,小,不变)(3)丙同学用BCD实验探究,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不能验证原因是_,_。(4)结论: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_装置中进行,才能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2、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

9、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左面锥形瓶内的现象是_;(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此时可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

10、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2、已知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某原子的质子数为 11,中子数比质子数多一个则(1)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2)一个某原子的质量为多少 k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B3、A4、A5、D6、D7、D8、D9、D10、B11、C12、C13、C14、C15、A16、D17、C18、C19、B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O

11、 A1 A12O3 2S 3Na+ 2、 3、3 B 8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点燃白磷 缓冲作用 不变 能 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大 B A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密闭2、打开 关闭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或不浑浊) 关闭 打开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44;(2)21:8;(3)2.3克2、(1)23(2)3.8210-26kg(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1+11=23。(2)某原子的质量为=231.99310-26kg3.8210-26kg。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