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3718529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选择题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乙卷化学部分7.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 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D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解析】抓住提示信息:“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碳中和的核心思想是推动使用再生能源,以改善因燃烧化石燃料而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最终目标是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石化燃料,使碳的

2、释放与吸收达到平衡,CO2的总量不增加。 A项,轻质油主要指汽油、煤油等短链烷烃,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轻质油会导致CO2总量增加,错误; B项,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会导致CO2总量增加,错误; C项,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也含有硫元素,燃烧之后会产生SO2,清洁煤技术能够减少污染气体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少CO2的排放总量,错误; D项,将CO2转化为甲醇,使之成为再生能源,不增加CO2的排放总量,正确。8.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C ) 化学试剂制备气体实验装置ACa(OH)2+NH4ClNH3BMnO2+HCl(浓)Cl2CMnO2+KClO3O2DN

3、aCl+H2SO4(浓)HCl【解析】试管口向下倾斜,应为固体加热装置,且收集气体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B项和D项中有溶液参与反应,不适用上述装置,A项中的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气体应用向下排空气法,错误; C项利用MnO2和KClO3制取O2适用于该套装置,故选D。9.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O32- +CaSO4=CaCO3+ SO42-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Fe +4H+NO3- =Fe3+NO+2H2OC.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Al3+ +4OH- =AlO2- +2H2OD.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4、:Cu2+ S2-=CuS【解析】A项,利用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使沉淀转化,正确;B项,Fe粉过量,Fe3+会与Fe反应生成Fe2+,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3Fe+8H+2NO3-=3Fe2+2NO+4H2O,错误;C项,氢氧化钾少量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Al3+3OH-=Al(OH)3 ,氢氧化钾过量时生成AlO2-,错误;D项,H2S属于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H2S+Cu2+=CuS+2H+,错误。10.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

5、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gCO2【解析】活性物质含有三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羧基和羟基。 A项,结构简式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错误;B项,同系物的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应相同,题给物质既有羧基又有羟基,故与乙酸和乙醇不是同系物,错误; C项,活性物质的碳原子数、氧原子数和不饱和度均与C项物质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D项,1mol该物质含1mol羧基,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的量取决于碳酸钠的量,若与1mol碳酸钠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钠,没有CO2产生;若与0.5mol碳酸钠反应,两者恰好反应,但只能生成0.5molCO2,即22g,错误。11.我国嫦娥五号

6、探测器带回1.731 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 Z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 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解析】根据信息,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y,则有(x1)+x+(x+1)+y=15,化简得3x+y=15,则有效解有和,但情况不符合X、Y

7、、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的信息,故只有符合题意,故W为O,X为Mg,Y为Al,Z为Si。 A项,根据原子的位置关系,原子半径大小X(Mg)Y(Al)Z(Si)W(O),错误; B项,MgO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正确; C项,Al是金属,为导体,Si是非金属,为半导体,Al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Si单质的,错误; D项,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iO3,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H2CO3,错误。12.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 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情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8、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Cl2的反应;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C.阴极生成的H2,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D.阳极表面形成的Mg(OH)2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解析】该装置的设计原理相当于电解海水,阳极反应:2Cl-2e-=Cl2;阴极反应:2H2O+2e-=H2+2OH- A项,阳极反应:2Cl-2e-=Cl2,正确,不符题意; B项,阳极生成的Cl2会与阴极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正确,不符题意; C项,H2易燃易爆,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易发生爆炸,应及时的通风稀释再排放至大气,正确,不符题意;D项

9、,阴极产生OH-,海水中的Mg2+结合OH-在阴极产生Mg(OH)2,错误,符合题意。13. 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K时c2(M+) c(H+)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溶液pH=4时,c(M+) 3.0 104mol/LB. MA的溶度积KSP(MA) = 5.0 10-8C.溶液pH=7时, c(M+) + c(H+)=c(A-) + c(OH-)D. HA的电离常数Ka(HA)= 2.0 10-4【解析】根据题意,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和HA的电离平衡:溶解平衡:M

10、A(S) M+(aq)+A(aq) Ksp(MA)=c(M+)c(A-)电离平衡:HA H+ + A Ka(HA) =A项,当pH=4时,即c(H+)=10-4mol/L,对应的横坐标为10的点,根据图像可知纵坐标c2(M+)=7.510-8,c(M+)=3.010-4mol/L,正确;B项,抓住起点,当c(H+)=0时,此时c(M+)=c(A-),则Ksp(MA)=c(M+)c(A-)=c2(M+)=510-8,正确;C项,根据题干,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必然往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某种酸调节c(H+),若加入HA,根据平衡移动,c(H+)增大,c(A-)增

11、大,而c(M+)应该变小,与图像c(M+) c(H+)的关系不符,说明加入的是其他种类的酸溶液,故电荷守恒式缺少其他酸根离子,错误;D项,抓住点(20,10.0)其它点也可,这个点有眼缘,数整:此时c2(M+)=10.010-8 mol2/L2,c(H+)=20105 mol/L = 210-4mol/L。则有:c(M+)= =10-4,根据Ksp(MA)计算:c(A-)= = = 10-4结合物料守恒:c(M+)=c(A-)+c(HA)=10-4,则c(HA)= c(M+)c(A-)= 10-4 10-4 把求得的三种微粒浓度带入Ka(HA) =计算:推出Ka(HA)=210-4mol/L。HA H+ + A- 10-4 10-4 210-4 10-4由HA的电离平衡表达式可知,若C(A-)=C(HA)时:由电离平衡可知:Ka(HA) = =C(H+);由物料守恒可知:C(M+)=C(A-)+C(HA)=2C(A-);由溶解平衡可知:Ksp(MA)=C(M+)C(A-)= =510-8,解得c2(M+)=10.010-8 mol2/L2;由图像可知,当c2(M+)=10.010-8时,C(H+)=2010-5=210-4;由可知:Ka(HA) = =C(H+)=2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