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3717207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小学教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有效结果。在初次接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的表现远远低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这对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水平低或者积极性不高展开研究,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策略。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以及采用问卷法和观察法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作进一步了解,为提出提高策略做准备工作。通过研究,发现了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具体策略。关键词:小学

2、语文 课堂参与 评价 提升策略1引言:课堂参与一直以来都深受研究者和一线教学人员的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和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线教师和研究者致力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小学语文高段学生的课堂参与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本研究以此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分析,以及运用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教

3、学的效率。一、 问题的提出(一) 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素质教育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教育,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可过分依赖老师,不断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而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做到积极主动学习,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

4、学生学会学习,德智体美各方面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学生强则教育强,教育 是第一大民生,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二) 我国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仍存在不足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一线教师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向新的教师观、学生观靠拢,越来越多的老师将教师角色的转变付诸实践,不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更像是各种观点的交汇所。新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冲击教育者的认知,但是要真正地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观现在的教育现状,

5、我们仍有很大的缺陷需要弥补,课堂参与现象值得一线教师以及研究者深入探讨,不断改善。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效的课堂不仅是教师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的舞台。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循规蹈矩地教学,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缺少让学生自我探究地机会;同时,教师对于预设之外的学生行为缺少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习惯于一个标准答案;除此之外,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还未完全发展,有意注意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课堂上容易被外界的干扰信息吸引,不能及时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其次,小学生的课

6、堂回答有时会偏离教师的预期,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打断学生,诸如此类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频率减少。结合研究者的实习经历,在实习期间多次听课的经历与体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在小学,中低学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原本很有意思的古诗词和记叙文讲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低头沉默现象比较突出,整节课,让人明显觉得没有活力。这也是进行本研究的主要原因。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收集大

7、量相关“小学语文课堂参与调查”的期刊学术论文跟其他会议相关资料,阅读一些关于语文教学中课堂参与的著作,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接触一些第一手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情况的数据资料,且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编写问卷并进行先行性测试,问卷的编写遵循效度、信度以及可行性的原则,通过对自己研究问题的分析,再借鉴硕士论文的问卷编写,完成自己的问卷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问卷。编制完成后,对问卷进行小范围发放,并收回结果,进行分析,再次修改,以增加问卷的效度

8、和可行性。该问卷主要针对小学阶段5至6年级学生。3.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笔者依据自己的论文题目,前期制作观察表格,利用手机录像功能以及自己亲自观察,观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表现以及老师的评价,并进行有计划地观察和整合,然后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进行记录并展开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二)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逸夫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面向五、六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以小学五、六小学语文课堂为观察对象,对课堂上教师提问现象和评价现象进行记录,作为研究进行的依据。(三

9、) 论证过程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文课堂参与现状为研究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进行调查,通过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整理,结合自己实习期间的视频书面资料以及对网络优质课堂的观察,获取一手资料,并以此为依托,并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调查结果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配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三、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一) 基本概念1. 小学高段学生说文解字序中记载“周礼八岁

10、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从虞舜时期开始,我国就喜欢闲了负责教育儿童的官员,。此后,夏、商、西周各朝均设有小学。到今天,辞海中解释说“小学是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刘鹏飞、史宁中教授在文章论“学段”中写道:“学段”是“学习阶段”一词的简称,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特定的段落。“学段”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 是指一些特定的“学习阶段”或其中的某一较小的特定学习区间或时间范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将人的教育划分为六个阶段,近代以来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因此,学段划分的历史悠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

11、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本研究将小学高段学生定义为在初等教育阶段,接受56年级教育的学生。2. 课堂参与汉语大辞典中对参与一词中的“参”解释为加入在内;百度百科将“参与”解释为预闻而参议其事;接入,加入。国内外学者对于课堂参与也有不同的解释,国外学者倾向于将学生的“参与”解释为“卷入”。国内学者恽广岚在文章国内课堂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中,将“主体参与”的概念进行汇总,得出“主体参与”概念大致分为实践说、原则说、方法说、投入说、理念说、策略说、特点说、行为说。1 本研究将课堂参与定义为小学高段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在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参与到教学中所变现出来

12、的一系列行为反应。(二) 理论基础1. 教育心理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的学生大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转变,发展呈现出去自我中心化的特点,所以学生会由一年级在课堂上急于表达自己转变为回答老师期望的答案。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时期的儿童大致处于自律道德阶段,低段的学生正在由他律转变为自律。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年龄划分,小学处于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过渡,他们由满足自己的需要到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再到尊重权威。所以一二年级,学生会在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直接说出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

13、们期待在表达之后得到老师和周围人的肯定反馈,如果反馈不及时,就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 教育学原理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传授接受教学;问题探究教学;自学辅导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低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比如:有些老师会在学生表述不清楚后会说“没关系,我等你。”“老师懂你的意思,但是下次表述可以更清晰。”

14、四、 实验过程本研究一共分为三个过程进行,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课堂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尽力将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的实际情况如是呈现,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一) 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课堂参与调查的准备阶段1. 问卷的编制(1) 问卷编制的维度本问卷依据孔企平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的维度,问卷的编制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参考了两篇硕士论文: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 和小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研究3 ,并结合自己对研究的理解,编制问卷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一共涉及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15、第二部分一共27个问题,按照孔企平的课堂参与分类,将27个问题分为三类,其中110属于行为参与;1115属于情感参与;1627属于认知参与。(2) 问卷答案的等级设计问卷的回答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总是这样、经常这样、有时这样、偶尔这样、从不这样,分别对应1至5分。2. 样本的选择本研究针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调查,所以,在样本的选取上会以小学五至六年级为调查对象。3. 调查实施由于疫情的影响,本问卷采用网上发放的形式,针对能接触到的5至6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并对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实际填写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7份。(二) 观察表格的编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除了对调查问卷的编制,还需

16、要对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在本研究中,主要观察两方面的信息,即教师的提问以及教师的课堂评价,依据雷锡琦的浅谈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类型,本研究将教师的有效提问分为六类: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4 按照王华英、罗仁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行为的表现及策略,将无效提问大致分为表述不清楚、简单的是非问题、简单的追问、猜测问题、无效的反问、提问后等候时间不合理等六类。24 教师的课堂评价分为两类,分别为简单的口头评价和发展性的评价,其中,将发展性的评价又分为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公平性评价。25 五、 研究结果、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