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

上传人:xinli****kong 文档编号:183716928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选择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_班级_ 姓名_ 得分_装订线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期末分类训练(名句)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下列诗句按节日在一年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A B C D2.下列节日、习俗和诗句不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A春节吃鱼年年尽有余,岁岁皆无疾。B端午节赛龙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C重阳节登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中秋节赏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你的表弟虽然不讨厌读书,但他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合用来劝告他的名言是 ( )

2、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4.下面名句中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所揭示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 ) A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5下列诗词不是表示时光宝贵这一主题的是 ( ) A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B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C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将下列句子依次填人语段空白处,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时间观。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认为“ ”;有人是享乐

3、型时间观,认为“ ”;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认为“ ”。不同的时间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A B C D7对下面三则关于时间的名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云流水。约翰洛克 A时间就是生命。 B时间无穷无尽,今天走了明天还会再来。 C要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D要正视时间的价值,不要留下悔恨。8.下列场合中,语言运用最得体的

4、一项是 ( )A学校发起献爱心活动,倡议书上写道:请大家必须奉献爱心。B某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门口的标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C发微信请朋友来自己家做客:欢迎你来我家做客,我特意买了许多你爱吃的零食。D在新班级自我介绍时,有同学说:“我在书法、舞蹈等方面多有建树。”9.下列诗句描写的事物中,没有寄托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0.将下列诗词所表示的时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去

5、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B C D11.南京的瞻园中有如下一副对联,请给这副对联的下联选择正确的顺序( )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此间有尧天舜日 树边红雨 小苑西回 看池边绿树 莺唤起一庭佳丽 A B C D12.下列名句与创新无关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13“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人善于学习,天才善于积累。B聪明归功于会学习,天才归

6、功于会积累。 C只要努力学习并积累,就会变得聪明,成为天才。 D聪明和天才都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积累。14.下列不属于感恩赞美教师的诗句是 (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5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年前就认识到 (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6.下列诗(词)句或

7、题目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C.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D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17.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8下面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项是 (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9“柳”因为与“留”谐音,且柳条在风中摆动就像招手挽留,因此古人常常在古诗词中用“

8、柳”表达惜别或思乡之情。以下诗句中的“柳”,是表达这一类情感的是 (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A B C D20.依次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春日踏青,青绿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映, ;冬日观雪,雪舞烂漫,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片梦幻的朦胧 诗是屋檐山脊上那一份笃定的纯洁诗是茵草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 B C D21下列诗句中运

9、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2下列诗句没有提到中华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23. 下面诗句中表现速度飞快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

10、飞花(春天的京城)B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C终日不成章(文章) D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26.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B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C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D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27.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1、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28.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一致的诗句是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 B C D29.下列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没有外人,你用不着遮遮掩掩,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B这个事情别人都觉得我做得好,只有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C只有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的智慧,正如俗语所说“吃一堑,长一智”。D班长竞选,一贯默默无闻的他居然报名了,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30.依次在下面的句子横线处填人四个分句

12、,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 B C D3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写了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从正面写诗人的思亲之愁。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以石灰作比,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3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C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33.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4.下列关于习俗寓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