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

上传人:月****9 文档编号:183716883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共28篇) 古诗词简介1、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常见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古道、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4)乐曲:阳关曲、骊歌、劳歌。情感表达常用词:依依惜别、思念牵挂、劝勉鼓励、孤寂惆怅、表明心志。2、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哲理诗常见类型:1.即事说理明确事件背后蕴含

2、的哲理。2.借景说理明确景物自身寄寓的哲理。3.托物说理明确事物寄寓的哲理。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1、怀人伤己2、怀古伤今3、理性反思4、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

3、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水、写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1. 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2.表现隐士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5、边塞诗: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情感内容:

4、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2、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及将士的艰苦生活状况3、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4、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矛盾,统治阶级的腐败、穷兵黩武。5、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达对战争的厌弃、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边塞诗的意象: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地名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碛西、轮台、龟兹、夜郎等。战事意象(1)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等(2)战具: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

5、钺、刀、弓、战车等等。人物意象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6、爱情诗: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爱情诗标题中有“怨”“怀”“思”“别”“忆”“望夫”“X妇叹”爱情诗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寒衣、江水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鸳被、团扇、相思枕、帷幕、帏、绮席、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5、青鸟、鸿雁、燕子、鸳鸯、黄莺、比翼鸟、桃花、红豆、梧桐等动植物意象。爱情诗情感内容:1.

6、表现诗人对妻子相濡以沫、生死不渝、真挚深厚感情的诗歌。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3.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 例题:2020元调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过故友旧居唐许浑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D.往年夜宴快

7、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一.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D.从“晚日

8、”、“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三.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

9、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的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B.诗的三、四句的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C.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航行时焦急的感受。D.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又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四.闲居

10、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C.“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D.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特点。 五.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D.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更大的烦恼。 六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12、? 【注释】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七.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

13、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八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

14、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九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十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

15、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十一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