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

上传人:s** 文档编号:18371683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表扬一次考完试,王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每个人都要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今天要表扬所有进步的同学,请大家踊(yng)跃发言。”班长李超首先发言:“老师,我这次又考了满分。”王老师微笑着说:“很好,你的确值得表扬!”接着,吴冬站起来说:“老师,我从第十名前进到了第九名。”王老师点了点头:“不错,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又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这次没有一个错别字。”王老师又点了点头说:“这也不错。”很快,全班只剩下一名学生没有发言了。这时,所有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那位叫刘文的同学身上,因为刘文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他低着头,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2、cu)。王老师说:“刘文,也说说你的进步吧。”刘文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王老师继续微笑着说:“如果刘文同学不肯说的话,那我就替他说好了。”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王老师,对一名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的学生来说,还有值得表扬的事吗?王老师接着说道:“是的,刘文确实值得表扬。虽然他在名次上没有前进,但他的分数比过去提高了,也就是说,今天的他比过去的他进步了,这就证明他在努力,难道不值得表扬吗?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比昨天有进步,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刘文在掌声中慢慢地抬起了头。1请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大概意思。踊跃发言:_ _不知所措:_ _2哪些同学因为哪些方面的进

3、步获得了表扬?用“”在文中画出来。3假如你就是刘文,听了老师的话后,你会怎么想?4你觉得文中的这位王老师怎么样?请用一句完整的话评价一下。5你在学习上的进步是什么?写下来,表扬一下你自己。6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在沙漠地区,植物很稀少,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便长成了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号称“无叶树”的梭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已经退化得像鳞片一样裹在树枝上,主要靠绿色的树枝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仙人掌把叶子变成了刺,怪柳干脆没有叶子。在风沙侵袭、沙丘流动的地区,还常常可以看到沙丘上生长着花儿鲜红的红柳树,为沙漠增添了生气。风卷流沙压埋它一次,它就又迅速地生长一层,始终

4、傲立在沙丘之上,把沙丘踩在脚下。沙漠里还有一种高大的胡杨树,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因为它本身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只要在树干上划上一刀,它就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汤碱来。不过,沙漠中的植物尽管样子不同,性格各异,但也有其共性。比如,为了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沙漠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有些沙漠植物的主根可以达到20多米深。再如,沙漠植物大都长成“根深但叶不茂”的怪样子这是它们适应沙漠气候环境的结果。7号称“无叶树”的梭梭,叶子退化得像鳞片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A它原本就没有叶子。B它的叶子裹在树枝上。C它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

5、少水分的蒸发。D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8短文第5自然段把胡杨树说成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是因为什么?( )A它长得非常高大。B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C它的树干上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杨碱。D它能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9沙漠中的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这是因为什么?( )A沙漠土质比较松软,植物容易长根。B沙漠植物枝叶不茂,营养都集中在根上。C沙漠植物如果根系不发达,就会被风吹走。D沙漠植物需要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10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沙漠中的植物都长着很小的叶子。B沙漠中的植物虽然很少,但它们枝繁叶茂。C沙漠中

6、的植物长成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D沙漠中的植物种类很少,只有梭梭、仙人掌、怪柳、红柳、胡杨树。11如果要给这篇短文加上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奇怪的植物B沙漠中的植物C沙漠植物的本领D我喜欢的沙漠植物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

7、春天吧!”“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2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13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的日子。14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 )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 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 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15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不能不劳而获 B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8、C不能光看眼前 D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大母鸡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大母鸡既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贪吃!”我把米放进食槽里,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其他的母鸡饿得咕咕直叫,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有一只黄母鸡不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其他母鸡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米了,

9、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大母鸡还喜欢打盹。它打盹时还很讲究,先用爪(zhuzho)子“刷刷”地在地上扒(bp)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翅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比其他鸡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它浑身哆嗦起来,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样子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乎的,我把蛋取走后,赶紧抓一把米喂它。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忐忑不安:_ _酷爱

10、:_ _17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18这篇短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19文章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_之情。一颗红杏有一棵老杏树,结满了杏。开始杏青青的,不久杏黄黄的,后来杏变成了金红色,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颗又红又大的杏,不仅颜色美,身体也健壮,受到同伴的羡慕。那颗大红杏非常得意,常常以杏王自居。一天,种果老人来摘杏,那颗大红杏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非常得意。又一天,种果老人又来摘杏。大红杏又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种果老人摘了一筐

11、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更自以为是。这样,种果老人陆续把杏都摘走了。红杏成了人们桌上的佳品,对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有那颗大红杏一直留在树上。不久,那红杏熟透了,掉到地上,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老杏树上没有了大红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20从短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匹配的四字词语。(1)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_)(2)形容树木生长旺盛的样子。 (_)21杏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了_、_、_这几种颜色的变化。22那颗大红杏以杏王自居的原因是什么?结局是什么?23写一写你对“老杏树上没有了大红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理解。24下列不是这篇文章给人的启示的是

12、( )A要正确认识自己。B不能过分自满,不能骄傲。C要坚信自己是最好的。猕猴到过峨眉山的游客,一定忘不了山上那逗人喜爱、活泼机灵的猕猴吧。在峨眉山上,有好多野猕猴,它们往往结伙成群,多则上百只,少则几十只。在它们当中,有凶猛强壮的公猴、老猴;有温柔顺从的母猴;有既可爱又可怜、胆小怕事的小猴。它们都长着一身灰毛,有着一个红屁股,样子不算美,但不使人讨厌。初到峨眉山,猕猴给你的第一个印象是可爱。你看它们:坐着、躺着、跑着、吃东西时的姿势多么像人啊!加上那个圆圆的脑袋,那双调皮的眼睛,那对大招风耳,那条短尾巴,真是迷人。特别是你摊开手,在手心上放下一丁点儿食物,送到它身边。它开头会看了又看,肩膀一动

13、一动地,身体也坐不稳。到了最后,它急了,飞快地用那只长满毛的小爪一抓,食物就到了它嘴里。这时,你会觉得手心被细毛轻轻一碰,一痒,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难怪“老外”也高兴地手舞足蹈,嘴里直叫:“( )K,( )K。”在峨眉山猕猴中,那些满嘴尖牙的大猕猴不但可爱,也很可怕。记得我们一家初到峨眉山游玩,刚爬上“九十九道拐”,就听到一阵阵獾一般的叫声,向从山上下来的游客一打听,知道是猕猴群在叫。一位阿姨对我们说:“上面的猴子太多了,太可怕了,你们四个人恐怕过不了关!”后来,我们硬是等到有了一大群人,才一起走上山。天啊!那些大猴子坐在路旁,比我这一米四几的个头也矮不了多少。我们从小路上过,要贴着它们的

14、身子走。我努力冷静下来,学着大人的样:把手摊开,表示身上没有食物可供它们食用。不知道为什么,一只大猕猴张牙舞爪地向我前面的一位年轻阿姨扑去,背包被抓开了,糖果落了出来。那阿姨尖叫一声,再看,那只大猕猴还在她脚上抓了一下,即刻起了好几道红印子。那只大猴一边吃糖果,一边还对着阿姨吐气,那样子好像在说:“你要是张嘴再叫,我还给你一下。”我走在后面,被吓得心惊肉跳,连大气也不敢喘。这时,游客中不知谁忽然叫了一句:“滑杆来了!”我吓得差一点叫出来,妈呀!这时候还敢和猕猴斗嘴。我正想着,却见猴群忽然惊了,由那只抢糖果的大猴带队,一齐跳下山崖,往丛林中去了。这下,游客们高兴地叫了起来。那位叫“滑杆来了”的叔叔很有经验地对大伙说,猴群最怕峨眉山下扛滑杆的人打它们,只要听到抬滑杆的响声或是听到“滑杆来了”的吆喝,它们就会像风一样马上跑散。嘻,真想不到这些顽猴也有怕头哩!登山的游人都笑了笑猕猴的乖巧、欺软怕硬,也笑在顽猴面前,大家手足无措的滑稽窘态。当然,登峨眉山见到的远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