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

上传人:分*** 文档编号:183716730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 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 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2021 东城二模】一、 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长城文化带”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一段介绍“长城文化带”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 题。(4分)回溯历史,长城的营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明数代,两千多年的岁月浓缩其中,不计其数的故事传唱至今。长城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最终形成一条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构成的“长城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的价值,既植根于区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有赖于长城象征意义的不断凝练和升华。从长城的军事意义出发,杰出将帅的英雄事迹一直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巍

2、然屹立的城墙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抗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尤其如此;从长城悠久的历史看,它镌刻着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是一座记录战争与和平的丰碑,具有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甲】从长城的局部形象着眼,它像一个巨人在横贯我国北方的高山大漠之上蜿蜒起伏,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从这里很容易找到共同心声;就建筑艺术而言,长城雄伟壮观、布局巧妙、因地制宜的高超设计,以雕刻为主的装饰艺术,显示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智慧。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强化了长城作为民族之魂的文化象征意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又被各民族普遍接受并得以逐步强化,进而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乙】坚强不屈的精神象

3、征,“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早已是形容祖国辽阔领土的常用语。(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做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传”在此处是“传授”的意思,应读“chun”。 B.“观”在此处是“景象”的意思,应读“gun”。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D.【乙】处应填入逗号,表示句间停顿。(2)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分别给出修改建议。(2分)答: 2.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文”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笔法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分) A B. C.

4、D.3.学校团委为展览制作了展板。下面是其中三块展板的内容。阅读文段,完成(1)-(3)题。(5分) ,丰富长城文化唐代的“边塞诗”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诗句: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甲】 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以后,又涌现出了无数吟咏长城的名篇佳作:宋代文天祥写下“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的诗句,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元代,黄溍写下“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的诗句,突出居庸关的险峻形势;明末,孙承宗在山海关写下“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的诗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鸦片战争后,刘文临在老龙头写下“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的诗句,

5、吊古伤怀;清末,康有为游八达岭写下“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的诗句,想起飞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坚守卢龙塞这些诗作大大丰富了长城文化。众志成城,筑就新的长城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我们国歌中写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万里长城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用血和肉将这精神重铸起来。”平型关可以很好地诠释什么是“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古长城第一次投入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

6、。此后,没有溃散败逃,没有放弃抗争,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就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以牺牲捍卫尊严,以信仰唤醒民众,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守护古老长城以前,古老长城的守护,主要依赖长城保护员们的人工巡逻,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长城沿线巡逻,捡拾垃圾,遇到驴友登山时劝导他们不要吸烟,不要踩踏墙体。他们发现有险情的长城墙体,也会及时拍照传给文物专家,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抢险,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现在,在人工巡逻长城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利用无人机巡查长城也纳入到长城保护体系中来。无人机可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结合长城保护员实地巡查、实时回传,实现“天眼”“人眼”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更精准、更便捷的巡

7、查。无人机正式上岗后,能够克服山高路险带来的障碍,弥补人力不足的缺陷,长城巡查也更加频繁。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加入到古老长城的保护中来。(1)同学们就第一段文字和第三段文字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佳作频出 与时俱进 B.名家辈出 与时俱进C.佳作频出 推陈出新 D.名家辈出 推陈出新(2)第一段文字中【甲】处应填入的诗人是 。(1分)(3)结合语境,你认为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新的长城”在此处的意思是 。(不超过15个字)(2分)4.一位同学找来一段介绍“北京长城文化带重要价值”的文字,想用一副对联加以概括,来丰富

8、班级板报。请你根据已拟出的上联,为其选出下联,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以长城为主干的这一带形区域孕育了深刻的人地互动关系,形成了文化和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长城沿线区域逐渐形成了军防文化、革命文化、交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陵寝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以及聚落文化和非遗文化等“活态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为当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另一大特点是横贯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自然地理上可以总结为“两山四水十八沟”。北京长城沿线地带已演化为首都的一道生态屏障,持续发挥守护北京城所在的“北京湾”原地带的重要作用。上联:历史积淀,文化遗产滋养当代下联: A.演化地

9、理,生态屏障守护首都B.演化地理,生态涵养横贯北京C.地理演化,生态涵养横贯北京D.地理演化,生态屏障守护首都5.通过这次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长城文化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你的认识。(2分)答: 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5分)1.(1)答案:B(2分)(2)答案示例:把“局部”改为“整体”。把“像一个巨人”改为“像一条巨龙”。 (2分)2.答案:C(2分)3.(1)答案:A(2分)(2)答案:王维(1分)(3)答案示例:众志成城抵御外敌的民族精神(2分)4. 答案:D(2分)5.答案示例:因为长城文化带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2分)【202

10、1 西城二模】一、基础运用 (共14分)初三语文总复习进入到“名著阅读”专题复习板块。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学案的首页,一位同学撰写了一段话。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经典名著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可以穿越时空,呈现出对于永恒意义的探寻, 。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超越自身生活,打开视野和思想的b( )垒,进入全新的世界;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与作者、文本相交融,让精神畅游于想象的天地;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甲】让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和胸襟去发现前人,再通过这种发现进一步丰富自己,肯定自己,建立起【乙】(支援/支撑)自我的精

11、神柱石。(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甲】【乙】两处的标点和用词产生了疑问。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载”在此处是“装载,运输”的意思,应读zi。B“b垒”在此处是“遮盖住的堡垒”,应写成“蔽”。C【甲】处应填入分号,表示“启迪人生”与后文的并列分说。D【乙】处应填入“支撑”,与“自我”搭配,修饰“精神柱石”。(2)将语句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使文意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精神宝藏之门向今人敞开了蕴含无限经验与智慧B蕴含精神宝藏之门的无限经验与智慧向今人敞开C向今人敞开蕴含无限经验与智慧的精神宝藏之门D无限经验与智慧向今人敞开蕴含的精神宝藏之门2复习中,同学们将

12、“四大名著”作为重点进行探究,并收集了一些关于“四大名著”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1)-(3)题。(共6分)古典四大名著,是宝贵的世界级遗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作品不论是在思想深度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们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研读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我国传统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等的机会。这一切积淀成我们的素养,内化在我们的血脉中,形成了我们的精神底色。(1)结合语段内容,请你为同学们解释“精神底色”在这里的意思。(2分)(2)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水浒传创作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3、2分)山做屏,水为障,悉聚 ,除暴安良,涌起风云遗 行著义,言表忠,因违奸佞,忘死征战,叹惜 付悲歌A.英豪 故事 肝胆 B.水泊 故事 热血C.英豪 美名 肝胆D.水泊 美名 热血(3)探究中,同学们发现西游记中有许多诗词佳句值得欣赏品味。下面是大家搜集到的相关诗句的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洞天福地”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匀净,苍古质朴。B.“一叶浮萍”的字体属于隶书,连绵回绕,浑厚大方。 C.“禅心朗照千江月”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明快疏朗。D.“烟波万里扁舟小”的字体属于行书,笔意通畅,行云流水。3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这种“知人

14、论世”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名著。复习时,同学们在网上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学案”中插入了图文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1)-(3)题。(共4分)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5年,他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他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控诉政府的残暴,遭到当局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朝花夕拾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 是在追忆往事, 也“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骆驼祥子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1936年,他的一位朋友谈起自己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被迫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作家因出身北平的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北平的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朋友讲述的车夫经历为他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1)在文段处的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因为 所以 B不但 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