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

上传人:一路****79 文档编号:183716330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全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及真题汇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真题一、 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概括文章主旨。“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或者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感动、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4、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

3、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5、文中

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式?有什么作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

5、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7、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时间/空间/时间)、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

6、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8、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9、记叙文阅读。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

7、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

8、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10、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一、找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

9、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二、分析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三、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二、 真题一、别让委屈再版陈之藩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

10、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事情竟然无独有偶,

11、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我很自然地怀

12、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

13、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模式:谁+做什么】。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二、人生的标点符号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

14、就是句末的标点了。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我茫然了。“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5、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答案:1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3分。

16、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作答,若答了两件或三件,则只评排在最前的一件。2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3分。大意如此即可)3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答:某种现象重得出现)(2分)4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对即可)5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3分)二、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