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15370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知识点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2、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

2、体的正确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4、化学方程式aC2H2 +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A15B14C13D105、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6、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

3、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8、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9、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氢气和液氢都

4、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10、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滤液中一定有Zn2+、Fe2+滤液中可能有Ag+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ABCD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SiBFeCAlDO12、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BCD13、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14、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

5、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5、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16、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

6、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 B CD只有17、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8、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19、在进行

7、“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20、“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_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_,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三个氩原子_。两个三氧

8、化硫分子_。碳酸根离子_。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Al3+中“3+”表示_。NO2中“2”表示_。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用化学用语填空。钾元素_。 2个氮原子_。2个水分子_。 铵根离子_。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2)写出“3CH4”中“4”的含义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的名称:_ ,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_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9、是 _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_ 。(4)实验室也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装置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若选用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的优点是 _ 。也可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的导管口处,用来 _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

10、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一定不是_。(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

11、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_。(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填写离子符号)。(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结果精确

12、至 0.1 g)。 (3)A 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C3、A4、C5、B6、A7、B8、C9、A10、D11、D12、C13、D14、C15、C16、D17、D18、C19、C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量筒 在水平的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2、3ArCO32-2SO3Si+4O2 一个铝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3、K 2N 2H2O NH4+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三、实验题(共2

13、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酒精灯 锥形瓶 用水润湿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溶液由红变为无色 Ca(OH)2+Na2CO3=CaCO3+2NaOH 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稀盐酸,使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再排放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21.2g,y23.4g,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故答为:(1)8.8;(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2、(1)Na+、H+;(2)10.6g;(3)6.5%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