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83713876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入新知,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分别创造了哪些辉煌的业绩?,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新知讲解,一、郑和下西洋,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阅读下面材料: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扬明朝的国威。 (3)用中国的货

2、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时间: 次数: 到达地区:,14051433年,七次,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也有60余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意义,思考,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

3、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小组讨论,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客观原因:高超的造船水平,先进的航海技术,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主观原因:郑和的个人能力,其他船员的通力合作等。,相关史事,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小名三保,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什么?,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

4、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奸商相互勾结,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 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戚继光抗倭,抗倭经过:,(1)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2)组建“戚家军”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 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措施:,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被人们誉为“戚家军”。,(3)九战九捷: 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

5、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4)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 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5.得到沿海一带广大爱国军民的支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你对戚继光的评价。,(1)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

6、名;(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高尚品德?,学习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学习他勇于拼搏,顽强的斗争精神。,评价戚继光抗倭:,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问 题 思 考:,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猖獗。戚家军抗击倭寇, 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

7、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诱逼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置于葡萄牙的“永居、管理”之下。,巩固提升,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 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C,3、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A,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B,4、“封候非我意,但

8、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 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A.忠君思想B.拒官态度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D,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A. B.C.D.,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 (2)依据所学,请你说说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哪里?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课堂小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交往,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