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83712657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短文二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短文二篇,人教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解析】歇:消散。,B,【解析】A项,季节/时常;B项,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判断动词,是;D项,交相/交往。,C,二、内容理解 3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 (2)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

2、起来,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景的句子是:_。 (3)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 (4)本文描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抓住一个“美”字,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等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本文第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7)文中的议论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

3、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等景物的铺陈刻

4、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解析】“以散句为主”有误。本文以四言句为主,最后以长句收束。,C,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 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

5、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解析】遂:于是,就。,A,【解析】A项,想要/将要;B项,和,同/参与; C项,只是;D项,的样子/然而。,C,二、内容理解 3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作者因“_”而出外夜游,因“_”而寻找张怀民。 (2)文中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 是“_”。 (3)看到似真似幻的美妙月光,作者发出了“_”的感慨,作者当时虽遭贬但仍乐观,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_。”,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 是_

6、,“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并推见月光之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 “闲人”: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趣的人,懂得欣赏美景的人;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月光,竹柏影,比喻,(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 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

7、其中。,4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解析】文中描绘庭中景物,没有写水。,D,(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作者在

8、政治上受排挤,悲观苦闷,即使是美好的月色也无法带给他欢乐和解脱。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个“闲”。 D“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解析】作者虽仕途失意,但赏月也是有欣喜的。所以“无法带给他快乐和解脱”理解错误。,B,极乐寺纪游(节选) 袁宗道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

9、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注释】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围。挂进冠贤:古代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情障:情愿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5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极乐寺去桥可三里可:可以 B若张盖若:像 C大可七八围许许:左右 D思立亦以为然然:是这样 【解析】可:大约。,A,6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松身鲜翠嫩黄 斑剥若大鱼鳞 大可七八围许,/,/,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0、。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8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 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参考译文】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有些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弃官退隐,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作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