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01522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免费】(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CMg2+、K+、SO42-、Cl-DCa2+、Na+、HCO3-、Cl-3、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4、某

2、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C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6、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

3、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8、“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铝10、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

4、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12、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7.35-7.45B胆汁7.1-7.3C胃液0.9-1.5D胰液7.5-8.0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5、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15、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BAlCODFe17、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1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9、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

6、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20、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2)取用粉末状药品

7、时一般选用_。(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镁的元素符号_。(2)表示两个氢原子_。(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3、现有下列仪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所需的容器是_;(2)加热少量水需要用_;(3)量取8.5ml稀盐酸用_;(4)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8、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实验结束时应先_ 再_(选“移出导管”和“熄灭酒精灯”)。(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再添加药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小明同学将一根洁净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再经过_处理,设计了如图F所示的发生装置(已略去夹持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5)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

9、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填字母)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1)仪器m的名称是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填序号)。a空气 b氧气 c氢气(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现象,表明石灰水中的溶质刚好完全反应。(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四、计算题(共2小题

10、,每题9分,共18分)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2、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

11、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39.9259.8479.8099.80(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g。(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 (写出计算过程)(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C3、A4、D5、A6、B7、A8、B9、B10、D11、D12、C13、C14、C15、C16、C17、B18、A19、B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试管夹 药匙 胶头滴管 酒精灯 试管 集气瓶 2、Mg 2H SO2 Al2O3 3、E AEG BF F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酒精灯 锥形瓶 2KClO32KCl+3O2 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B C(或E)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H2O2=2H2O+O2 灼烧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AD或AE 2、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c 红色恰好消失 稀盐酸(或稀硫酸) 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减小(2)B(3) 3.65%2、(1)0.2 (2)67.5%(3)硫酸和硫酸锌(H2SO4, ZnSO4)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