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367421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运用 以社戏为例 目录摘要1一、引言1二、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3(一)、乡土文化概括3(二)、乡土文化的语文教学意义3三、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4(一)、依托乡土文化,对比阅读锦上添花5(二)、发掘乡土文化,群文阅读探真实6(三)、乡土文化举一反三,延展语文阅读价值8四、结语9参考文献10英文标题12英文摘要及关键词12致谢131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运用以社戏为例杨明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中本(1)班 学号201624051159摘 要:乡土文化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族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具有文学教育功能的弥足珍贵的语

2、文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设者,教师应按照教学需求,适时将乡土文化融入平时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学语文与用语文的语文意识与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应用实践进行研宄探讨,以社戏教学为例,开展“人文”阅读教学法:结合乡土文化的融入,进行对比阅读、群文阅读、举一反三阅读,实现充实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目的。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社戏一、引言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潜藏着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开发各地域乡土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对于建设地方课程意义十分重大。开发课程资源作为义务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石,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进入

3、教学,可以让教学变得焕然一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做到新颖、个性,学生对于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意味着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需要教师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趋势为语文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语文第二课堂的开拓、基础乡土文化语文化、特色文化校本课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学术研究,起步较早,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经验,而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停留在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广大一线教师还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十分有限,并没有意识到课程资源的广阔性和丰富性,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动力和想法,将教材、教参、课辅资料认为

4、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课程开发领域也就变得狭窄而又单一,这就导致广阔的课程资源领域处于未开发状态2。在这种大的语文发展环境下,语文课程必然无法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康发展。对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滋养作用是毋庸赘述的。同时乡土文化具有“聚合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乡土文化也是新课程建设和农村教育的需要12,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本位”,而且“重视乡土文化教育,普遍反映了语文教育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寻根意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乡土文化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当地的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游

5、览乡土人文景观,提高审美素质”,“采集地方俗语丰富语言材料”“研究民间童谣,增强贵任意识”“搜集地方传说,拓宽写作视野,追溯本土历史文化渊源,增强学习动力”“走进本土自然人文景观,熏陶热爱家乡情怀12。乡土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契合点有哪些,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倾向。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8、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内容、校本课程开发9是大家最容易想到内容,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写作实践的几点思考中,唐登文提出“分类利用”和“分步骤引导”10的观点,较为可行。创新课型,巧引“乡土”入课堂中朱红群提出从“项目活动型”11选修课角度进行整合,为乡土

6、教育和语文课程相融合又打开另一面窗户。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生活,使乡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补充内容之一。在将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途径中,我以社戏一文为例,从最具代表乡土文化融入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环节出发,以不同形式进行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尝试,也从正面说明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可能性。二、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一)、乡土文化概括“乡土文化在某一行政区域上所对应的文化实体,乡土文化是精神上的一种意识形态12。”12“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总和,是一种意识形态”13。乡

7、土文化与人们是息息相关,渗透于每一寸独特的土地,滋养着人们在生产实践、饮食起居、风俗习惯、文化熏陶、社会教育中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滋养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仍可以从这一地域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的流变过程中去探寻文化的魅力。(二)、乡土文化的语文教学意义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生长于乡土性的文化,它产生并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乡土文化的生长点,是建设新型语文课堂的“软实力”。各地乡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涅磐重生,在磨砺过程中,剔除糟粕,保留精华,经过时代的沙漏,筛选出共性的内容,将其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合理地

8、融入乡土文化的内容,会使得教材的教学资源有更纵深的发展,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乡土文化对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补充优势也会在一定程度得到显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重点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15,乡土文化的融入恰好与这个设计思路不谋而合,在推动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人文教育的资源优势。充盈教师教学样态。传统的教学样态是枯燥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风趣幽默的乡土文化展现方式的多元使得课堂的教学方式走向了微课教学、写生采风、“走基层”活动、经典文化展演、合作探究等。授课的方式不再单一,教学的氛围不再沉闷,课堂的主体和主导不再错

9、位,新的教学内容使学习的空间得到大大开拓。创设性地盘活乡土文化资源,突出课程特色,促进新课型的开发,师生均会从中受益。乡土文化作为新的语文资源的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建设参与性课堂的纽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促成开放性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依托着新的教学点,转换立足点,真正落实以生为本文,以师为主导,由此推动师生的角色转换,教师由预设教案按部就班的推进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者,学生由填鸭式学习的承受者转变为课堂资源的挖掘者。实现学生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培育方案重点在于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是致力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在教学过

10、程中应用好每一个可用的语文教育点。教学中融入有趣的乡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在这样的浓厚的人文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受钳制于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去参与课堂时,有意弱化教学主导的“权威性”,呈现出平等氛围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施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三、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胡云信在语文教学要吸收乡土文化的滋养中提出“现今的语文教学太过依赖现行的教材,忽略了当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针对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提出,“拓展阅读激

11、发自主学习热情”“实地考察培养思考感悟能力、探究实践提高鉴别应用水平、积累整合不断丰富思想感情”14的观点,举出多处实例,可行性较强。因而在进行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选取了可行性强的阅读教学,作为乡土文化融入并渗透中学语文课堂的契合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发读者的社会认知、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之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感的愉悦,这样使语文的教学素养的初衷得到了体现。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时,采用“人文”教学法,“人

12、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重视人的文化。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学法就是依托某一地区乡土文化,将其适当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原有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即学生所接触并了解的乡土文化,进行教学的迁移,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以下教学实施借用社戏为例。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固守在课堂之内的各种语文知识点上。实际上

13、,老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个人认知、直接的经验、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地以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拥有阅读期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当地文化 自然激发了积极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将得到有效地促进。(一)、依托乡土文化,对比阅读锦上添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自发地与文本对话,不仅是正确对待阅读的态度,而且是对阅读活动的规范性定义,形成认知意识是阅读的首要任务,认知能力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学习去了解每一个语文细节,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阅读,因此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拓展课程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社

14、戏是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感受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在教学中,首先要感受平桥村的村民生活,然后是赵庄社戏的民俗活动场景,最后感受孩子们的生活场景,以便于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能看到一幅水乡恬美的生活图景,然后引导教学实现对文学意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研究。展开课程时可以引入鲁迅的家乡文化进行学习,例如社戏文化,浙江绍兴的旧时乡村生活,平桥村的风土人情文化,安排学生分兴趣小组研究,与此同时展开与社戏同类的其他作品的对比阅读,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与与友人游秦淮河。同类文章进行横向的阅读对比,感知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独特风土人情,

15、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与夏夜泛舟看社戏的神秘风光的对比,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生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许是微风和河水的俯耳密语。平淡中足见神奇,细腻且隽永,不仅有诗的意境,还有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等种种景物,其中对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社戏的景物描写采用写意手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多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看戏的趣味,情景交融,充满浙江绍兴水乡特色,色彩是“碧绿”的豆麦,“淡黑”的连山,“皎洁”的月光,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16;趣味十足的描写不仅仅体现在景物,还在于两片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的差异,社戏里的浙江绍兴农村的淳朴民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秦淮河文化,两种地域的风土人情都充满了故事,而这些都是拓展学生视野的兴趣点。由此可以抛砖引玉让学生通过对比去进一步自主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异同,还可以设计在课前或者晨读环节进行五分钟讲两本书的故事环节,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